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1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也是衡量一节优质课堂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此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特浅谈。 一、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有效的课堂教学首要的是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教案并不仅仅指的是单纯的备课,还需要设计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学法。 1、 精心设计教案——设计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例如:在教授《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从西沙群岛的传说、宝贵的资源和美丽的景色三方面体会西沙群岛的魅力。2、体会第二三段中心句的作用。3、背诵第二三段。这样,一节课中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落实,有效的教学目标,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精心设计教案——备教法 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如记叙文的教学、说明文的教学、诗歌的教学方法各不同。即使同一体裁,如写人为主和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学方法也会有不同。像说明文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朗读法,诗歌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讲授法。教学方法选择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避免那些花架子,千万不要用教学方法的展示冲淡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3、精心设计教案——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要学生欢迎和接受。每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都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预设,备学生是必要,教案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情,激情课堂、生成性的课堂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才能迸发出激情的火花。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握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使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巨而又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才算是完成了自己崇高的使命。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具体有哪些操作方法呢: 1、有趣的导课方式奠定有效课堂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学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在教授《望庐山瀑布》一课时,用古筝的音乐背景,提问:同学们一谈到诗人你首先想到谁?(李白)是啊,李白的诗成为古诗鼎盛时期的顶峰,他的诗可谓精妙绝伦,后人称诗仙,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欣赏著名的庐山瀑布,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学生大声喊,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 2、引导读与自读相结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是由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也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改进后继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自读要明确学习目标,深入钻研,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展开讨论。教师要在阅读方法、步骤、规范、心理训练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实践。自读和引导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它们两者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有效的问题预设。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课堂上要巧妙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统领全文,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激起学生未知探索的愿望,让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才能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授《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你从哪里体会到西沙群岛的魅力?从全文入手,从每一段中找到重点,学会整体感知全文。这样有效的问题提出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点。 4、精读中点拨质疑。 精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精确地把握文章重点部分的内容和层次关系,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了解表现手法和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要点。这一环节涉及的问题是教材的重难点,往往也是学生理解的模糊点,其中包括学生层层质疑后留下来的深刻问题。教师应对疑难点予以点拨,再引导学生自学,而对学生模糊而又提不出疑问的地方,教师应旁敲侧击地引导学生再读重点段,启发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发现或提不出的问题。如教授《花瓣飘香》一课时,最后提出“为什么我要买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我母亲的窗前?”孩子们学完课文后虽有感悟,但只是浅层次的,经这问题一引导,学生思想开阔了,激起探讨的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展开自学讨论。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5、学文后反思质疑。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总结全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全文的内容、段与段的联系、表现手法等方面,能有所理解和感悟。对积极质疑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再质疑,提出不同看法,并寻找途径解决。另一方面,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体系统的理论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因此,在自主探究学习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所获取的知识,问一问: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读懂了什么?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把零散的知识整理、提炼、形成体系,使学生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识策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 三、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在执教《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时,在学生通过说感受体会到桑兰的坚强之后,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布置作业: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写下来。这样趁热打铁,凭借学生升华体会之际,进行写话训练,有益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