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能力 详细�0�3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话”是语文课堂的新境界,是阅读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对话”,充分彰现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平等是“对话”的前提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1.善于倾听。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 2.善于赏识。教师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要俯下身子来看学生,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孩子的情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机敏地引导。老师真诚的、善解人意的、充满信赖的赏识让学生感动,学生因为这赏识而自主地、积极地投入了学习。 3.善于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悉心寻觅课堂上自然流淌的情思,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要做到“尊重而不盲从”。二、互动是“对话”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动中求“悟”、动中求“活”、动中求“放”,语文教学才会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一种动态的美。 1.动中求“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上,教师敏锐地抓住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以疑促思,让学生在自我体味、自我表达中揣摩和感悟语言,达到自发感悟,自动内化,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2.动中求“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教师不是把结论告知学生,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上,而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3.动中求“放”。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是动态生成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巧妙地将“预设”与“生成”融合起来,积极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将在不断地求知中提高。三、延伸是“对话”的追求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资源的五彩斑斓与用之不竭,这些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水源头。如教学完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四单元后,学生对童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因势利导,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外著名童话故事,并鼓励他们讲童话故事、排练童话剧等。后来,我利用班会举办了一次“童话故事会”。学生们在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会后,我又及时布置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我惊喜地发现:习作中,每一位学生独立编写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各具特色。他们不但对童话故事的写作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真实地感受到分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快乐。课堂上的“对话”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平等和谐的环境。实施有效的“对话”。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谐、有效。 !!!!!!!!!!!!!!!!!!!!!!!!!!!!!!!!!!!!!!!!!!!!!!!!!!!!!!! 4 课改论坛重 视对话教学彰显生命色彩 ★江苏省江都市小纪中心小学 石玉国创新也叫创造,是经过人们的大脑和四肢活动而产生的有新意的事物和思想,创新教育是从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它摒弃陈旧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辩证否定。少年儿童是最富有创造能力的,他们天真烂漫,想象不受任何束缚,想象力极丰富,作为辅导老师就积极引导,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为日后从事创新事业奠定多方面的基础。下面就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一、增强队员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尝试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少先队员,如果没有自信心,产生自卑感,社会恶性循环,对生活、学习产生消极态度,这是经常遇到的情况,交给队员一件事情有的队员说怕做不好,课堂上老师提问不敢发言,怕回答错了,还有的举起手来说:“老师,不知道回答的对不对”等情况,这就说明了队员缺乏自信心。辅导员要帮助队员树立自信心,让队员对自己有十足的把握,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减轻队员们的心理压力,使每个队员都有觉得“我能行”,即使队员没有做好某件事情或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要进行鼓励他们“我能行,只要努力。”不仅要对队员热情鼓励,而且要为队员创造条件,给每个队员展示自己的机会,当队员有了自信心,不怕失败,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比如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对电灯泡的研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终于为人类创造出最新、最先进的照明设备—— —电灯泡,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创造家。我们的队员,只有敢于尝试,才有可能创新,当他们品尝着创新的喜悦时,更促进他们向新的高峰攀登,获取更大的成功。二、鼓励队员敢于想象想象能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宽,一个事物可以具备几个特点,而每一个特点均可引起一番联想,辅导员要鼓励队员独立思考、进行发挥各抒己见,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队员们的好奇心和喜欢玩泥的特点,组织队员开展了一个“泥塑比赛”活动,这个题目对队员有极大的吸引力,从参加活动,精选参赛队员,组织了一次擂台赛,队员的种种联想使活动闪耀着奇异的光彩,有的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捏出可爱的各种动物形象,生龙活虎,非常可爱,有的捏出军事武器之类的模型,气势浩大雄伟壮观,还有的捏出公安、消防等汽车,并装有报警的信号设备,非常逼真。还有的联想起日本侵略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捏出受害的中国人民一个缺指的手,五指只剩可怜的小指还是半截,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对这只手进行了文字说明,介绍了这手的不幸和残酷遭遇。在奇妙的想象中,队员们受到了美的享受,感到了动物的可爱,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也受到了爱祖国、爱人民,并对中国的过去有所了解,受到了各方面的教育,而且激励他们去寻找知识的欲望。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想象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辅导员在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中,要正确引导队员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能力新课程·小学 2009 年11 月8 日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桂阳中心小学林国成进行多方面展开,这样使队员领略到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三、引导队员标新立异少年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辅导员要引导队员求新求异,鼓励引导队员“出风头”,要让队员理解求新立异的本质,创新不可能一次成功,往往会碰到种种困难、问题、挫折,引导队员从困难、问题、挫折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队员标新立异,不受传统活动的影响,大胆求新立异,辅导员在培养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对队员新颖但不够完善的某些想法和方法不要轻易评论和批评,尽可能从多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以增强队员们创新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引导队员不要满足现状,而应用批评的眼光发现问题,主动质疑。四、培养队员动手能力人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人的这双手为社会创造文明和幸福,如果束缚住人的双手,我们哪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社会就不会有这样那样的辉煌成就,人虽有高级的思维和灵巧的双手,但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变为现实,所以辅导员在进行创新培养中,要注意培养队员的动手能力。传统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开发学生的双手,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队员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好奇之后,就想了解和探索。如拆散刚买来玩具,看一看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能指挥玩具运动; 把自己心爱的小闹钟也拆开看看分针如何转动。许多家长看到这种情况,轻则训斥,重则打骂,这样就意味着对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抹杀,不给孩子讲道理使孩子长期养成不善于动脑,不会动手,手脑并用的结果。五、培养队员要善于合作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一是要靠自己发奋努力的实干精神,二是要靠集体的协作,发挥整体的结构功能,因为今后的科学发展和各种事业都有需要有机的结合,例如,有一些个体的企业,需要集体企业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个体企事业才能有效的发展,因此,要培养队员与人合作的习惯。合作意识已成为主要意识之一。我们的队员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缺乏合作教育,导致队员们交际合作能力很差。因此,辅导员要培养队员接受合作,多创造队员合作的机会,使队员感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每个队员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展示。中华民族要在2 世纪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靠的不是我们辅导员老师,而是现在的少年儿童,因此,我们要培养队员的创新思维能力,爱护每个队员的创新成果,把创新渗透到活动中去,使队员的创新能力到达最新的高峰。 5 课改论坛 !!!!!!!!!!!!!!!!!!!!!!!!!!!!!!!!!!!!!!!!!!!!!!!!!!!!!!!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把握教学规律,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优化课堂结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长期生活在批评、讽刺、耻辱之中的学生,他就学会谴责,产生害羞和负罪感;反之,如果长期生活在鼓励、表扬和认可之中的学生,他就学会自信、感激和自爱。如果学生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学习环境中,哪还有什么学习兴趣可言?只有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应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独霸讲坛,4 分钟滔滔不绝,条分缕析地表演,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缺乏,产生依赖性、服从性,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走出教师为中心的桎梏,变演员为导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对学生多点拨,多引导,让学生学习—— —实践—— —再学习—— —再实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3 要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教师的讲解、指导,学生的表演、练习应各占三分之一,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智力和内在潜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培养。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的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而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要培养思维敏捷、勇于开拓、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分为集中性思维方式和发散性思维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集中性思维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思维方式固然有诸多优点,但局限性较大,容易束缚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逐步引向发散性思维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把握教材,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明确教材在哪些地方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启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其积极思维的热情,在此基础上,释疑解惑,启发引导,适当铺垫,降低难度,分散难点,使学生都能积极进行发散思维。 2.拓宽题目,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材中有很多习题,稍加修改或拓宽,即成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借题发挥,变换题目条件,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拓宽讲评等教法,营造学生求异思维的意境和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求异,敢于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达到灵活应用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巧设练习,强化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和阅读教学中,要灵活多变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上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向发现新事物、新规律上,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指导学生把握学习规律,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怎样才能不教,就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发现各种知识的规律和特点。 .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知识的意义和特点,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各部分的联系,使之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系统,指导学生运用知识与学习方法并重,深刻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 2. 要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法,指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可能采用录音、投影、图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易懂、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喜新好奇、情绪多变,趣味多样的个性特征,使学生通过眼观、耳听、口说、脑想的充分活动获得学习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刺激求知欲,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创造能力。 3.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兴趣学习法,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把握浓厚的兴趣去学习;阅读课文采用分析理解学习法或寻找发现学习法,用理解记忆法进行背诵默写,复习阶段可用复习回忆学习法,要巩固知识,则可用实践操作练习法,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阅读,分析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疑难的过程。解题质疑一旦形成某种思路,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成功之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