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败退的燃油车 步步紧逼的纯电 假象背后的真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23

文 字 | 陈飞翔、陈泳衡

设 计 | 小宇宙

监 制 | 陈梓萱


电正在成为趋势,汽车工业技术的进步却正在遭遇一场劫难。

2023年过去了,2024年似乎不会比2023年更好,也不会比2023年更糟。更替之间,平平无奇,时过境迁,尽是尘烟。

所谓新时代的到来,有时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我们在喧嚣之后冷静下来,忽然发现,原来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争论,只是某些人、某些企业、某些机构、某些利益集群所吹嘘的泡沫。

它们其实殊途同归,都因利益而来。在汽车产品的功能被夸张之后,不管被吹捧的怎样天花乱坠,最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还是移动与出行。

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写不尽的命题作文,绞尽脑汁,极尽内卷。

而电动汽车的技术壁垒被攻克以后,有一些人想把这种并不领先的动力技术强加给所有汽车。

事实上,他们并不能做到。

当我们梳理中国实业的发展轨迹,我们见证过曾经的蜂拥而上,但现下看到更多的是四散而去。一旦有热闹,那么在热闹的一角,也一定会有人冷静地思考。乌合之众的人云亦云,注定会被泛滥的假象蒙蔽,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生态正发展到这一阶段,百花齐放,群魔乱舞。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好。

被低估的能量

在电动化时代,燃油汽车被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场盛宴被无限放大,但真实的情况是,燃油汽车的生产与销售仍然拥有广大的市场。

汽车新四化的提法只是昙花一现,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像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元宇宙等概念,短短时间已经烟消云散。

续航里程一旦被突破,取而代之的就是“智能化”的新一轮较量。

概念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捧出来,炒起来。汽车产业仍在动荡中,汽车产品的价格却悄无声息地再一次拉高,而消费者却不再敏感,他们久处温水之中,逐渐变得迟钝。

燃油汽车市场,仍然是主流。

在新时代下,燃油汽车对于企业、地方财政、社会就业、民生等贡献都被严重低估了,它依然拥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2023年,“油电同价”被广泛提及、数次强调,背后实质并不是电动汽车的价格普惠,而是燃油汽车多年的降本提效。

很难想象,那么多汽车企业曾喊出“让中国百姓用上经济实惠的汽车产品”的豪言壮语,未过几年,都被人们淡忘了。

在2023年的价格战中,其实我们也并不难发现,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同场竞技,双方“以价换量”的较量似乎并不在一个维度之上。

燃油汽车通过多年的技术沉淀以及早已成熟的生产体系,相较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显然是更加有利的一方。而另一方面,动辄30万元的电动汽车产品,正在成为趋势。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逾3000万台。

2023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量为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其中新能源775万辆,净增207万辆,增长36%;燃油车1395万辆,净减92万辆,下降6%。

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新能源汽车势头真的很猛,猛到传统燃油汽车都有点猝不及防,但是中国汽车产业需求的基本盘没有变,最值得用户信任的民生车型、明星车型,依然还有他们的领地。

2024年,注定要成为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转折点,双方差距缩小的同时,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市场格局将趋向稳定,品牌与品质将重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

被高估的电动汽车

近年来,电动汽车自燃、操控失灵事件并非特例,人们对电池续航里程的焦虑和质疑也依旧存在。2023年,距离第一批电动车上市已有五六年时间,而被广泛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其寿命大概为7-8年。

电池问题将在2024年全面爆发。

电池充电循环次数在使用中可能会有相应的缩短或延长,根据大多数实际检测报告的数据显示,电动汽车真实续航里程并达不到理论里程。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里程衰减甚至超过50%。

诚然,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误差存在,但是数据依旧触目惊心。

我们与多位网约车司机交流后,普遍得到的回应都是真实与理论续航里程有很大差距,实际续航里程为标配里程的60%-65%。而寒冷的冬季与炎热的夏季,对于实际驾驶里程来说,更是差别明显。

最近中国北方降温明显,这对于电动车的续航更是“降维打击”。车主为保持车内温度,不仅会造成电池疯狂掉电,同时冬季充电困难、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都成为车主们的难题。

电动汽车实际续航打折扣,驾乘体验不能充分保证,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也在逐步升高。

按照时间推算,第一批电动汽车已经到达了使用末期,当初尚不成熟的技术,跟风而造的电动汽车,正在逐步现出原形。

那些曾经为了国家补贴,如“大跃进”一般涌现的电动汽车产品,正在环境污染、节能、产品质量、回收等多个方面暴露出问题,各种数据也都在证明电动汽车出现问题的概率要远远大于燃油汽车。

对第一批电动车主来说,是更换电池,还是更换车型,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甚至有许多人在全新的购车意向测试中,希望回归燃油汽车阵营,而理由无疑还是目前电动汽车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价格、基础设施与续航里程。

复苏与内卷 动荡与重建

在中国制造还没有升级为中国“智”造之前,我们的竞争优势是高性价比。如今这种优势正在被电动汽车的浪潮吞没,低层次重复建设以及过剩的产能,都将成为触发低水平价格战的导火索。

一个又一个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管自身条件与环境,大搞特搞电动汽车产业,几年下来落得人去楼空,竹篮打水。

电动汽车不是全效药,解决不了恢复经济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全部问题。其实在2023年,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已经陷入内卷危机,在价格乱战里不断动荡和慌乱。

2023年的广州车展,电动汽车依旧担当行业主旋律。共有来自全球1132款车型参展,其中,新能源汽车占469款,占比达到41%,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发现,2023年新能源汽车前进的脚步是有明显放缓的,而燃油汽车也渐渐拥有了复苏的迹象。

汽车市场向来是多元化且极具包容性的,因此电动化是趋势,但并不是单选题,中国汽车行业的解题方法依旧还有很多,燃油汽车的市场需求依旧还很大,消费者同样也在观望和抉择,他们甚至已经习惯承受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动荡与不安。

根据中国乘联会的数据,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的数据,我们发现燃油汽车的销量出现了明显增长。

其中最大的助益莫过于政策的导向。2023年9月1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要求稳定燃油汽车消费,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

而与此同时,经历过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前进时期,燃油车车型在软硬件方面都疯狂“内卷”,在智能化技术方面也陷入创新瓶颈。

如今技术沉淀已久,部分传统车型的智能化技术丝毫不逊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是属于整个汽车行业的特质。

胶着仍然会继续,有选择总不会是一件坏事,总比没得选要好很多。毫无疑问,2024年,燃油汽车还将与新能源汽车有着激烈的碰撞期。

山雨欲来风满楼。跨国公司及传统豪强们,其实丝毫没有减缓自我革新的步伐,无论是电气化还是智能化,他们都动作不断,发力不止。没有人可以如此草率的抛出关于燃油汽车将死的激进论调,竞争、拉扯和并存才是未来的主旋律。

尾 声

时代大幕之下,变革无处不在。

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正在静静潜伏,以待良机。2024年乱战或将继续,但是相信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格局将进一步稳定。

不妨等等,不妨看看,新的一年,是谁在甚嚣尘上,又是谁在静水流深?

2024年已至,疯狂盲目的阶段已过,让我们静待来日以不惑姿态纵横山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品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