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人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7

更多的还是基因和饮食的缘故吧。作为一个北方人1.80的个头在我们家跟发小们比起来丝毫没有自豪感,因为他们都185,特别是我小学的三个发小,跟他们站在一起我甚至有点自卑。但是在上大学后见到了许多来自南方的朋友同学,这才发现我这个高度在南方某些地域堪称小巨人。这导致我有时候更愿意呆在学校,找南方朋友玩。

饮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吧,吃得多长得快是我们北方很多家庭教育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所以我们家都是给我标配两个馒头,一大碗菜,而且菜里会加肉炒。有时候还会另外切一盘纯肉吃,所以相比南方朋友我们的饭量大小就不太一样,自然就体现在身高上了。况且我们这边还不算吃的太多的,见过东北的朋友晒出的吃饭照片,盘子跟脸盆一般大了。

基因也算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太过专业的话不说,但从显而易见的差别来看,北方人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总体身高都要高于南方人,而父母身高高了,大概率自己的孩子的身高也不会矮到哪去,所以一代一代北方人的身高就越来越高了。

但要注意的是,身高这种基本属于天生就定了的属性,能长多少大概率是收到遗传因素影响,所以只要好好吃饭保证营养就好,不要相信那些增高药之类的药物,有害无益。我十分反感那些嘲笑矮个子的人,这是对人的不尊重。

第2个回答  2007-03-30
北方人与南方人 身体形态差异较大

不同地域人群的身体形态存在较大差异,较为突出的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如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男性身高最大值在171厘米以上,而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省(自治区)最大值在168厘米以下。体重和胸围也呈同样特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男性各项指标的最大值差分别为:身高5.6厘米,体重11.2千克,胸围8.3厘米;女性为:身高4.7厘米,体重9.6千克,胸围7.2厘米。
成年人的心肺功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山东、江苏、北京、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20-24岁男性肺活量最大值超过4000毫升,青海、广西、海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男性肺活量最大值低于3500毫升,最大差值为1227毫升;山东、天津、北京和江苏等省(直辖市)女性肺活量最大值超过2800毫升,青海、海南、贵州等省女性肺活量最大值低于2400毫升,最大差值为885毫升。

1。秦汉时期为 第一阶段:公元前36年,西汉王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4万将士西征匈奴于郅支城(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征战途中,西汉将士注意到单于手下一支很奇特的雇佣军,他们高鼻深目,赤发绿睛,身材魁梧,作战时排成方阵,和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军队如出一辙。 汉军郅支城之战,汉军大获全胜,斩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余人。甘延寿、陈汤等将这些战俘带回中国。 并将这些罗马人编入军队,安插到甘肃,并设立一个名为“骊靬”的县。《后汉书》的一条记载:“汉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骊靬”正是当时中国人对罗马的称谓。既然是“取国名为县”,那么,这个新出现的县肯定是为了安置罗马人而设置的。这支罗马部队成为最早被同化的欧洲民族。

2。魏晋时期为 第二阶段:《晋书》和《世说新语》就记载东晋明帝为“黄须”“黄头”,这是典型的高加索人种特征。并称其为“鲜卑奴”,称其母为“燕代人”(今北京地区),称其与其母貌相类似。由此可知,当时的鲜卑部落中,乃至华北地区当地人,是含有大量高加索人种成分的。
西晋的时候,西晋贵族曾经从辽河流域通过绑架和买卖当地妇女做妻妾,主要是追求希奇吧,因为当地妇女和汉族长相不同,黄头发蓝眼睛,后来漠河民族就出现了,从逻辑上可以断定,可能是有小部分古代芬兰人跑到东北亚了,众所周知,芬兰人是北欧人种,具备高大威猛的体格,在和东北地区的鲜卑,柔然(白匈奴)等胡人通婚后,皮肤白皙便成为隐性基因一直保留到现代东北人体内。

3。隋唐五代时期为 第三阶段:《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与《旧唐书》《新唐书》的《室韦传》都记载室韦诸部中有“黄头室韦”,也称“黄头部”,而室韦即是蒙古诸部的前身。
《新唐书》卷110《李多祚传》记载“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说明唐代靺鞨人中也有黄发碧眼的部族。
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和欧洲雅利安民族进一步通婚并形成全新的民族成份,为日后的契丹,女真,蒙古兴起奠定了基石。唐代诗人张籍的《永嘉行》一诗中记叙有“黄头鲜卑入洛阳”有诗为证。

4。辽金元时期为 第四阶段:《三朝北盟会编》记载有一部女真人“多黄发,鬓皆黄,目睛绿者,谓之‘黄头女真’”;《松漠纪闻》“黄头女真”条称其“髭发皆黄,目睛多绿”;《契丹国志》卷《诸蕃国杂记》“黄头女真”条记载其相貌特征是“髭发皆黄,目睛多绿”,这显然是高加索人种特征。这证明了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都多少具备白种人的基因。 成吉思汗和他父亲也速该也是蓝眼睛,他们的氏族名“勃儿只斤”就是“蓝眼睛”的意思。

5。元末明初为 第五阶段:蒙古西征时,征服了高加索的部落阿速人,阿速人原信奉东正教,他们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眼睛蓝色或绿色,后多从军进人中原,组成阿速军,被称为是“绿睛回回”。色目人和蒙古人在当时是贵族,地位低下的汉人是无权与贵族通婚的,后来元世祖忽必烈诏令各种戍军“随地人社,与编民等”。这些部队驻扎在北方的居多,因此,这些欧洲早期移民的后代主要被蒙古人,西夏人,女真人所同化,形成了日后的北方人。

6。清代民国时期为 第六阶段:沙皇俄国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奉行“ 边区俄罗斯化”的政策掀起大移民运动,这次大移民运动使多达21个国家的零星移民流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些移民当属俄罗斯人居多,其次还有乌克兰人、鞑靼人、芬兰人、波兰人和高加索人。自1689年9月,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才产生了额尔古纳河为界的中俄边境线。其中条约第五条中规定,“从前我国所有俄罗斯族之人及俄罗斯所有我国之人,仍留如旧,不必遣回。这样就造成了中国境内有俄国居民而俄罗境内有中国居民的历史现象。
19世纪末叶,随着额尔古纳河两岸采金业的兴起,不少原籍山东、河北等省的内地人被俄国资本家招蓦为采金工。1900年前后中东铁路施工时,又为内地引来更多的华工,其中一些人后来流入俄国沿边一带从事采金业,也有的给俄国官绅、富农当雇工,由于这些华工绝大多数为独身的年轻人,生活在俄国人之中,与俄国少女接触日久“始而相交以为友,继而相爱以为婚,组成了混合国籍家庭,而生的子女则不可胜数。

结论:北方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和欧洲民族通婚不断,故而在遗传学角度继承了高加索民族身材高大的体格,同样的道理,北方人A型血者居多,而南方人B型血居多也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90790998

第3个回答  2020-09-17

我们宿舍一共有六个人,其中两个是南方的还有四个是北方的,有两个河北的、一个新疆的还有一个东北的。

平时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我和南方室友打的饭是这样的

宿舍的北方室友们打的饭是这样的

和同学出去吃自助餐,南方室友的餐盘

北方室友的餐盘

一次宿舍聚餐,吃喝了快一个小时,就在我以为大家酒足饭饱要撤场的时候,一个河北的朋友说感觉吃不饱,没有主食。看着桌子上十几个大空盘子和脸盆大的汤碗一脸懵逼,我和南方室友纷纷表示吃不动了,东北室友说要不来一碗米饭吧,过了一会直接端上来一脸盆的米饭,然后我和南方室友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们四个把米饭吃完了。

吃完饭逛街,河北室友发现路边有个卖驴肉火烧的,说刚才吃太急了,这会儿都消化了,问其他人你们饿吗,于是这四个人就去买火烧去了,一人两个。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饭量更大,但是很少人知道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最近有专家专门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分析,最后总结出了导致这种差异的4个因素。

气候因素

研究发现,不仅是中国,就整个地球而言,也是高纬度的居民普遍要比低纬度的居民饭量更大。在气候上,北方人生活的地带更寒冷,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因此也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

体格因素

伯格曼法则认为:同一类的恒温动物,它们的体形会随着生活地区纬度或海拔的增高而变大,人类也是一样。而且按照省份统计在中国北方人的平均身高是要高于南方人的。更高大的体格也就需要更多食物来维持身体机能。

食物构成

在地理和历史上,南方有更多的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而北方更多的是依靠碳水和肉食类食物。现代社会在水果和蔬菜上南北方人的差异并不大,只是在吃主食和肉食上北方人会更凶猛一点。

生活习惯

在生活习惯上,南方人更加追求细致和慢生活,在饮食习惯上更喜欢少食多餐。而北方人则更加追求爽快,在饮食习惯上更喜欢大口吃肉喝酒的豪放感觉。这也造成了南北方人食量上的差异。

第4个回答  2007-03-30
主要是纬度的关系。
纬度越高(北方),距离赤道越远,天气越寒冷,人需要降低单位能量损失,必须增加体表面积,所以北方人比较高大。相反南方人,距离赤道近,天气炎热,人必须减少体表面积,所以比较矮小。就像东北虎比华南虎体积大很多,是一样的道理。
第5个回答  2007-03-30
第一是气候、第二是饮食习惯、第三是遗传。以上3点决定北方人比南方人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