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T管引流的胆汁,胆总管下端有阻塞,胆汁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5-10
哪些胆道手术需要放“T”形管引流?
  单纯性胆囊切除术是不需要放“T”形管引流的。凡是施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或探查时,一般都要放一根“T”形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使胆道炎症消退,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及肝细胞的修复。另一方面因为胆总管经过切开后,胆总管的下端括约肌会产生暂时性水肿或痉挛,使胆汁流出受阻,胆总管内的压力越来越高,胆汁就很可能从缝合口外漏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放置“T”形管引流后,可避免这一种并发症。另外也可避免胆总管切口发生疤痕狭窄而管腔变小、粘连梗阻。
  
  带T形管的病人应注意什么?
  在胆道手术中放T形管引流的病人,术后T形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病人恢复的好坏,生命的安危,全靠T形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都要共同注意的,决不可等闲视之,马马虎虎处理。T形管引流术后,在护理方面要注意:
  (1)除了在T形管引出腹壁处要与皮肤缝扎固定外,还要用胶布将T形管固定在腹壁皮肤上,以防T形管脱出。
  (2)在病人没有完全清醒前,谨防病人把T形管拉出来,也要防止病人翻身时脱出来。对术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或将其双手固定在床边。
  (3)在T形管上另接一根稍长的橡皮管,再接在床边的消毒瓶(袋)上。连接引流瓶(袋)的橡皮管要长短粗细适中,不要太硬或太软。太长或太短都可使病人活动或翻身不方便,太细的管引流不畅,容易被血块或胆泥堵住,太软的管容易受压曲折不通。
  (4)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瓶内的胆汁量和胆汁颜色。在一般恢复顺利的病人,胆汁量由少(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影响,最初每天约为300~400ml)到多(术后3~4天病人开始恢复饮食后,胆汁量增多,每天可达600~700ml),再逐渐减少(由于胆总管下端炎症水肿消退,部分胆汁流入十二指肠);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逐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如果在术后不久胆汁突然减少甚至完全没有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引流管受压、堵塞或部分滑出,此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5)若T形管引流有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由医生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T形管。长期带T形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6)术后3~4天起,病人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瓶(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7)从术后第7~8天起,可把引流橡皮管逐日抬高一些,以减少胆汁流出量。几天后,如果没有不舒服,可在饭前夹管2~3小时,并逐日延长夹管时间,直到术后第10~12天全天夹管为止。
  
  什么情况下可以拔T形管?
  胆道T形管引流术后,大多数病人在术后20天左右可以将T形管拔除。这时,胆道病变已基本解除,胆道和胃肠道功能也基本恢复,在T形管周围已形成一条较坚实的纤维窦道,此时拔去T形管,胆汁不会流进腹腔。但是,如果胆道有严重感染(仍有发热、胆汁混浊、胆汁细菌培养为阳性),或胆汁中有泥沙样结石,或胆道有其他病变,则可能要延迟至数周甚至数月才能拔管。也有因胆道支撑需要,把T形管放半年至1年的,个别病人因病情需要而放置T形管更久。
  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下列条件时,可考虑将T形管拔除:①无腹部疼痛及发热,血象正常。②黄疸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③胆汁引流量日益减少,胆汁澄清,镜检无脓细胞或虫卵。④经T形管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内无结石、蛔虫及异物,而且胆道通畅。⑤夹管48小时,无腹部不适或发热者。
  在拔管时,病人必须与医生配合,平卧,腹部放松,不要憋住气,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拔管上,以免腹肌紧张。一般情况下,拔管并不困难,也无剧烈疼痛,所以病人不必紧张。拔除T形管后,可能会从T形管的窦道内流出一些胆汁,可用腹带加压包扎2~3天,也可用凡士林纱布轻轻填塞引流口。由于胆道远端通畅,胆汁不会再从创口向外流,数天就可以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