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新华字典》对“苶”字的解释是“拼音nié,方言:疲倦,精神不振或呆、傻”两个意思。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咏怀诗二首》中有一句诗“疲苶苟怀策,栖屑无所施”,句中的“苶”字用的就是“疲倦、疲累”的意思。在鲁西南某些县市方言口语中也有说“苶”字用其此意,如“我看你这两天没大有精神,苶苶嘞,是不是身体不大得劲(‘得病了’的方言表述)啊?”“我没有不得劲,就是光嫌累得慌,有点发苶。”

“苶”字在我国文言文中较常见,各地方言中使用这个字表达“疲倦,精神不振或呆、傻”的意思也有不少,如形容形容衰落不振的样子的“苶然”一词,在江浙一带方言口语里用的相对较多。笔者印象较深的是评书、坠子书等艺人说评书时,好用“苶呆呆地发愣”一词在当场评书结束的时候做个“扣”,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使听众继续听下去,如“只见岳飞岳鹏举钻过洞口,来到一个洞室里,看到洞尽头有一物闪闪发亮,不由得苶呆呆地发愣。预知他发现了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另外,笔者生活过的鲁西南农村,当地人也有用“蔫由不塞嘞”、“蔫不拉唧嘞”、“蔫不唧嘞”,而且“蔫”读yan音来表达“苶”词的意思。也有传说“苶神”与昙花仙子共同掌管人出生的智慧与愚蠢等等有关“苶”字的应用,与本文关系不大,就不再叙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