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探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6

中国丹霞。丹霞,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即“丹霞地貌”),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国丹霞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提名地由湖南崀山、宁夏西吉火石寨、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国西南、西北地区7个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组成。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根据遗产遴选标准(7)(8),审议通过了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作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 旅游 与 旅游 业的快速发展和与此相对应的以商业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 旅游 资源开发,无疑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遗留遗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及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种类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参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属于以下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其一,文物。从 历史 、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其二,建筑群。从 历史 、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其三,遗址。从 历史 、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文化遗产是祖先们留下的,是古代的东西,是经历了百千万年而至今仍在的东西,是没有备份、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再者,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悠久 历史 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体。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品位的民族,不可能生存和持久发展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激情、奋勇向上的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居世界领先地位,它们在世界 历史 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中国大运河遗产,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卫河、通济河段)、京杭大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中国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与江南水乡上,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 历史 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后,大运河地位衰落。2014年6月22日,中国申报的大运河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亚热带丘陵地区东方稻作文化区域中,有着悠久 历史 渊源、分布地域广阔的一种特殊的乡村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开平村落发端于10世纪的宋朝,现存最早的村落是14世纪的明朝;现存最早的开平碉楼建于16世纪,繁荣、兴盛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们是由排列有序的传统房屋、适应防匪防洪特殊需要的形式多样的高层建筑——碉楼,以及村庄共有的池塘、宗社建筑、晒谷场、村巷和排水沟渠等,依据中国传统的堪舆理念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汇聚而成。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 社会 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 社会 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鸦片战争以后,开平人开始大批出洋谋生。到了民国,战乱频仍,匪患尤为猖獗,海外华侨回乡建碉楼。碉楼林立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2007年,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根据遗产遴选标准(3)(4)(5)“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如尝试探讨文化遗产与 旅游 之间的相互关联,则是需要从二者的本质出发,诸如:

其一,相对于其它类型的 旅游 资源而言,文化遗产 旅游 资源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 历史 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高品味性和文化内涵深厚性,很多 历史 文化遗产的艺术意境较深邃,主题也比较隐晦,不能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游客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艺术修养、以及更多的主观参与。其次,文化遗产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任何一项遗产的破坏和消亡都是绝对的损失。实现文化遗产 旅游 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挥遗产的文化教育功能,则须对 历史 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

其二, 旅游 目的地、 旅游 吸引物、以及吸引力因素,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 旅游 资源,习惯分为自然 旅游 资源和人文 旅游 资源两种类型。“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建设,即对文化遗产物质形态遗产和非物质形态文化内涵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基于此,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复杂的过程。文化遗产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精神文化内容有的可以直接用物质实体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精神文化还包括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由于这些精神文化的无形性,游客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完成其对非物质性态文化的欣赏过程。文化遗产具有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是毁灭性的。

其三,文化遗产地在未开发 旅游 活动之前,是一个以自循环、自流通、超稳定为基本特征的地域空间系统,维持自身物质、能量、信息、人口等各种循环。居民间有着共同的 社会 心态、文化传统、民俗民风、彼此熟悉的语言以及 时尚 追求。其时文化遗产地的 社会 文化在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下而处于静态平衡状态,避免 社会 文化系统的退化和变异。当文化遗产地着力于开发 旅游 资源,改善 旅游 环境后,随着 旅游 者的大量涌入,遗产地 社会 环境文化系统便在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改变了过去的平衡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文化遗产地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处理暴露的各种问题,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从而达到保护遗产地 社会 环境文化的目的。因此,要保护遗产地的 社会 环境文化、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地必须要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发展模式。

由文化和 旅游 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于6月7日至10日在广州市举办。主会场活动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开展了包括启动仪式、“看见·非遗”展演、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2019)等系列活动,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英国学者戴伦·J.蒂莫西在《文化遗产与 旅游 》中提出文化遗产可以根据吸引物的类型分类,将文化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主要包括军事吸引物、黑色吸引物、 历史 聚落、工业吸引物、宗教吸引物;非物质遗产主要包括的是艺术、语言、民俗、音乐和表演艺术、宗教、运动、节日和盛会等。在此概念基础上,学界通常认为乡村文化遗产主要指与乡村生产和乡村生活紧密联系的乡村聚落、乡村地方民俗文化、乡村农事活动遗迹、传统工艺和传统产品等类型。

2018年9月7日,2018广东国际 旅游 产业博览会举行。作为一场国际性的 旅游 文化盛宴,2018旅博会却在本土乡村 旅游 方面下足了功夫,特别设立了“乡村 旅游 ”联合展区,展示广东省的乡村 旅游 资源和建设成果,形形色色的乡村 旅游 元素十分吸人眼球。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的灵魂所在。为了促进乡村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 社会 历史 变迁中的宝贵财富,随着现代 社会 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必须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完善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也悄然兴起,即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 娱乐 、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 旅游 形式。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作为乡村 旅游 的一部分,它的性质与乡村 旅游 的性质相似。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是以乡村文化遗产为基础,将观赏、游玩、休闲等集为一体的一种 旅游 形式。

乡村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 旅游 资源。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的物质基础,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则是乡村文化遗产的附属品。 旅游 的基本属性是文化,不管 旅游 的内容还是 旅游 的形式都承载着文化的精神。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乡村文化是乡村 旅游 的核心,而乡村文化遗产又是乡村文化的主要内容。乡村 旅游 和乡村文化遗产存在着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

当下,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的蓬勃发展,使得乡村文化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在一定程度上,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使得其教育意义有所提升,通过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能够让人们明白乡村文化遗产其背后的意义,以及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此外,乡村文化遗产 旅游 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当地 社会 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居民提供就业的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