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

湖北省中职语文《漫谈事业心》一文教案怎么写?

第1个回答  2011-06-1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接触到的最后一首苏轼的词,因此,本词的讲授将起着总结的作用,同时,在本单元中,教材选去了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宋代大词人的词,我们知道这四位词人是词中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在对比中学习与感受不同风格的词。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苏轼的很多诗词文作品,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作者的了解,而在于词风的分析。
学生应在理解与赏析词内容与风格的基础上背诵本词,重点在于词风的掌握,进而在诵读中感受词风。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总结苏轼词风特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词的方法;
总结苏轼词风特点。
教学难点
总结苏轼词风。
教学方法
以诵代析;
师生探讨;
聆听标准诵读音频;
学生自主研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叶嘉莹先生评苏轼的小诗”导入,进而引出苏轼的生平与词风,进而介绍本词的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
这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有题目入手抛出问题“本首词哪里是怀古,哪里是伤今”学生带着问题整体通读课文,然后,学生自己给出答案,并在此过程中大致了解词的内容。
研读课文
首先,分析人物形象,即周瑜。分为常人与作者心目中的周瑜形象。
其次,分析写景与叙事的语言。
写景:乱、穿、惊、拍、卷等动词,分析本词的写景特点。
叙事:由“千古”到“三国周郎赤壁”,再到“公瑾当年”,时间的跨度之大,周瑜形象的转换由此体现出来。
最后,分析作者由怀古到伤今,再到作者找到出路,即“酹江月”,并由此升华词人的品格。
品味鉴赏
教师整体把握本词,进而升华出词人的品格,即入世之志意与旷达之胸怀。
然后,学生在这种背景下,仔细聆听标准诵读音频,进一步感受本词。
朗读回味
学生在赏析完本词的背景下自由的诵读本词,体会词的风格与词人的品格。
拓展延伸与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本词,并把此前学过的苏轼的作品进行整理与背诵;
尝试结合词对比苏轼与柳永词风的不同;
推荐书目:叶嘉莹《唐宋词选讲》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领略了苏轼的词风与品格,他的词风是旷达飘逸,那么,他本人是既积极入世,又能以旷达的胸怀面对仕途坎坷。他这种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好,下课!
第2个回答  2011-06-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