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要性的“三维度”视角 创新创业教育1考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8
  摘 要:从多维的视角,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业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改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要性;三维度
  作者简介:陈丽华(1973-),女,湖南常德人,湖北荆楚理工学院高教所教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2-0017-03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经济竞争的主体又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竞争。21世纪被称为是创业的时代,所以人才竞争又突出地表现为各类创业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知识经济呼唤创业人才,创业人才的培育应当通过创业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推动国际、国内外部环境发生空前的“速变”、“巨变”和“剧变”的情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机遇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培养一大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
  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很低,发达国家一般是20%到30%,(德国在2000年明确提出,在今后5一10年中,每届大学生20% 一30%要独立创业;美国的大学毕业生中走上创业的有25%,日本有15%),而我国还不到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创业教育差距之大,令人堪忧。这其中一方面的重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忽视创业教育的实施。在此,文章从多维的视角,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期引起重视。
  
  一、就业竞争激烈的内部环境呼唤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在规模发展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在制约与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许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在社会普遍存在“用人高消费”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如本科生、研究生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部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一直不错,但高职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从理论上讲,社会需要大批量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但实际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仍不理想,对此,高职院校应该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辨证地看待和分析就业形势,对症下药。
  
  从图1、图2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方面:一是就整体而言,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从图1可以看出,1996-2005年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已经降到了最低水平72.6%;二是从全国来看,高职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率呈上升趋势,但仍然远远低于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率。从图2就可以看出,到2005年,就业率仍只有62.1%,待分率为37.9%。通常认为待分率处于35%-50%时,就说明就业困难。此外,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录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成人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0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221万人。200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另外,在普通和成人高校扩招的同时,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约27.3万人,2004年增加7万,增长35%。2005年研究生招生37万人,其中硕士生招生31.6万人,比2004年增长15%左右;博士生招生5.4万人,增长2%左右。2006年研究生招生39.79万人,比上年增加3.31万人,增长9.07%;其中博士生5.6万人,硕士生34.2万人。其毕业生成为高等教育毕业生大军中一支重要的竞争力量。在目前比较重视文凭的观念下,对于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其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最有效的途径是高职院校要开展创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发明家和科学家,而是把学习者转化为创新、创业型劳动者,使其不但具有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心的全面素质和综合创业能力。国际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创办的小企业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据统计,美国无论是高新技术产品(如计算机软件)还是一般的民用产品(如食物),其新品种中的2/3均由小企业开发。在德国,70%的专利技术注册都是由中小企业或小企业实现的。此外,小企业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小企业能够提供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而且有很多创造发明。在美国,小企业的销售量占美国销售总量的54%,因而能够为国家提交大量的税金。但是,在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职教普教化,教学理论化,模式单一化”等诸多弊端,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业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既是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为创建创新型国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确保学生有较广的就业面和广阔而自由的发展空间,为将来就业、择业、创业和立世做人打下良好基础,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和价值所在。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创业教育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理论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舒尔兹、贝克尔、丹尼森等人创立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那部分劳动人口,它可以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同时笔者还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地域内人口总体中所有劳动能力的总和,它包括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资源质量两个方面。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群体,既体现为一个国家、地区人力资源的一定数量,又体现为该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的一定质量,是人力资源中品位较高的那一部分。
  人力资源以人的劳动能力与技能为内容,这种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即能动性、再生性、时效性、空间性以及高增值性。即便是处于劳动适龄阶段的青壮年,也不是生来具有某种劳动能力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成为现实的劳动力,否则即使身强力壮,也未必是能创造财富的劳动者。高等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受教育者的身体素质、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处于劳动适龄阶段,且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无疑,他们是人力资源中最具有价值的人力资源。
  资源的价值在于可以转化为财富,但是这种转化能否实现,以及转化的效果和程度如何是有限制条件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使资源更有效地转化为财富,就必须对资源进行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以至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方面,正因如此,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引进和利用,尤其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他们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从这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创业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谐从何而来?“家和万事兴”。大学生能顺利就业是家庭和谐之基,也是社会稳定之本。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创新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探索就业多元化模式,逐步实现大学生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广州卫生学校从1999年开始对美容专业学生作尝试性的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见表1)
  
  该校医学美容专业的一位毕业生,毕业时19岁、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择业,当时她对创业的概念认识很模糊。经过教师的指导,她明确了方向,增强了自主创业的信心。选择加盟某著名的美容院连锁店。一年后,她觉得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和经验,于是另立门户,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设中药护肤美容、卵巢护理和全身经脉疏通等有保健功效的特色医学美容项目。在指导教师跟踪辅导下,对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解决。现在她己经开办了第三间连锁店,现在正准备开办医学美容培训学校,志在培训更多的创业者,起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作用,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性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措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彼特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美国小企业管理协会资料表明:美国共有20万家小企业,它们实质上提供了自1987一1992年以来美国社会所有的新工作,雇佣了社会53%的劳动力。据估计,在未来10年间,美国全部新增就业机会85%将由小企业创造。欧盟各国在1993年,小企业容纳了6%的劳动力。在日本,职工人数超过30人的企业只占0.5%,10一30人的中小企业占13.6%,100人以下的企业占81.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加上计划经济体制下“低工资、广就业”累积形成的大量隐蔽性失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形成了大量的失业人口。目前,全国还有115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此外,国有企业有200多万隐性失业者。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现在农村有1.5亿一2.2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据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我国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100万人,一些专家估计“十五”期间至今后20年间,我国的就业矛盾仍相当尖锐。这一矛盾的解决,有赖于进一步提倡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总之,实施创业教育,能大力培养青年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积极引导他们创办一批企业,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实施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投身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解决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实施创业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阿玛尔・毕海德等.创业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0.
  [2]张景安等.创业精神与创新集群―硅谷的启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谢维和,王洪才著.从分配到就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实证说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省略.
  [5]二ΟΟ六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www.省略/jyzx/200706/20070608/921351.html,2007-11-10
  [6](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毫斯.经济学(第十四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7]刘常勇.创业管理的12堂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8]科林・特纳(英).How to率先成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本文系2006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主要负责人:陈丽华,课题编号:2006B28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