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秘密立储制度,较前代的嫡长子继承制,都有哪些优点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09

与之前历代王朝相比,在皇帝勤政方面,清朝显得格外突出,这除了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始终有一种临渊履冰的危机感之外,在接班人选择阶段的优胜劣汰,无疑起到了很大的“鲶鱼效应”,这与清朝发明的秘密立储制度有很大的关联。

清朝能突破“胡人自古无百年运”的宿命,获得268年的寿命,这一制度无疑起到了很大作用,因为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紫荆城的真龙天子仅一个随随便便的口谕,便可能会在人间激起大波浪,致使生灵涂炭。

从周代开始,中国皇位或王位继承,乃至民间的代际继承,都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春秋公羊传》清晰表述这一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所谓嫡子就是正妻(皇后、王后)所生之子,继承的顺序先看嫡庶,再看长幼

嫡子中年龄最长者为继承人,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再轮到庶子们,但庶子的继承顺序不是以长幼,而是根据生母地位高低来排列,这种顺序,实际上是“母凭子贵”。

儿子的继承顺序依赖于母亲的地位,在同一母亲或同一等级的不同母亲的情况下才以兄弟之间的长幼来分。

嫡长子的皇位继承有两个原则,一是嫡长子优先,二是公开立储。这个制度将皇子之外的人排除在继承范围之内,从理论上杜绝了其他血缘的竞争,但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来看,皇子之间的竞争程度并未消减,虽然很少有人挑战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但嫡长子仍然是相对的,或者说存在必然的局限性。因为可以将前面的候选人从政治上给打倒,甚至肉体上予以消灭。

面对最高权力的巨大诱惑,朝堂之上的大臣朋党,宫中的嫔妃太监及外戚,各有山头,各有拥戴的皇子,各种利益集团自然展开博弈甚至厮杀。纵观二十四史,围绕接班人展开的争斗,是各种宫廷悲剧和朝堂悲剧的源头,给政权带来巨大的资源损耗,一定程度上对“国本”的争夺最终却造成“国本”大放血的创口。

嫡长子继承制是周代宗法制的核心,绵延数千年之久,肯定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但我认为利弊参半,首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操作性简单,然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但存在诸多不可避免的弊病,如前面所说,其他皇子采用政治手段打击候选人,另外就是容易不辨贤愚长幼,导致大权旁落,政局动荡。

比如晋武帝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另一个儿子齐王司马攸精明能干。司马炎虽然对司马衷不太满意,而倾向于司马攸,但碍于嫡长子继承制度,最终选了司马衷当太子,继承皇位,以致权柄旁落。前有外戚杨骏专权,后有皇后贾南风夺权,二者斗得不可开交,引发了“八王之乱”,司马衷也被毒死。司马王朝的宗室内耗,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少数民族乘虚纷纷反叛,西晋最终灭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