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品的化学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9
阿托品(atropine),是一种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的生物碱,无臭、味微苦,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分子式C17H23NO3,可从颠茄或其它茄科植物中提取而得。在临床医学上,阿托品主要用来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内脏绞痛、改善循环和抑制腺体分泌,并扩大瞳孔,升高眼压,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服用时可解除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主要用于缓解内脏绞痛、休克抢救、心律失常、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症。

中文名称

阿托品、硫酸阿托品、混旋莨菪碱

英文名称

Atropine、Atropine Sulfatis、Atropinol、Borotropin

所属类别

抗胆碱药

化学名称

- 中文:α-(羟甲基)苯乙酸8-甲基-8-氮杂双环[3.2.1]-3-辛酯

- 英文:α-(Hydroxymethyl)benzeneacetic acid (3-endo)-8-methyl-8-azabicyclo[3.2.1]oct-yl easter

- CAS注册号:51-55-8

- EINECS号 200-104-8

化学式

- 分子式:C17H23NO3

- 分子量:289.37

- 组分含量:碳 70.56%, 氢 8.01%, 氮 4.84%, 氧 16.59%

理化性质

- 无色 结晶 或白色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熔点190~194摄氏度 , 熔融 时同时分解。

- 极易溶于 水 ,易溶于 乙醇,不溶于 乙醚或 氯仿。

- 水溶液呈 中性 反应,能在100℃消毒30 分钟。

- 遇 碱性药物 (如 硼砂)可引起分解。

- pKa=4.35; pH of 0.0015 molar soln 10.0

- 毒性:大鼠一次经口LD50=750 mg/kg (Cahen,Tvede)

药理作用
药效学

抑制受体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平滑肌与腺体活动,并根据该品剂量大小,有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解毒系在M-胆碱受体部位拮抗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 如增加气管、支气管系粘液腺与唾液腺的分泌,支气管平滑肌挛缩,以及植物神经节受刺激后的亢进。此外,阿托品能兴奋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对心脏、肠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比其他颠茄生物碱更强而持久。

药动学

口服后自胃肠道迅速吸收,很快分布到全身组织。蛋白结合率中等。肌注后15~2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口服为1~2 小时, 作用一般持续4~6小时,扩瞳时效更长。半衰期为11~38小时。主要通过肝细胞酶的水解代谢, 约有13~50%在12小时内以原形随尿排出。

【药代动力】 该品易从胃肠道及其他粘膜吸收,也可从眼或少量从皮肤吸收。口服1h后即达峰效应t1/2为3.7~4.3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4%~22%,分布容积为1.7L/kg,可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可透过血脑屏障,也能通过胎盘。一次剂量的一半经肝代谢,其余半数以原形经肾排出。在包括乳汁在内的各种分泌物中都有微量出现。

【适应症】 在临床上的用途主要是:

(1) 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成人每次1~2mg,小儿0.03~0.05mg/kg,静注,每15~30分钟1次,2~3次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即减量或停药。

(2) 治疗锑剂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发现严重心律紊乱时,立即静注1~2mg(用5%~25%葡萄糖液10~20ml稀释),同时肌注或皮下注射1mg,15~30分钟后再静注1mg。如病人无发作,可根据心律及心率情况改为每3~4小时皮下注射或肌注1mg,48小时后如不再发作,可逐渐减量,最后停药。

(3) 治有机磷农药中毒:

① 与解磷定等合用时: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60分钟1次;对严重中毒,每次静注1~2mg,隔15~30分钟一次,至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并改用皮注。

② 单用时:对轻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120分钟1次;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1~2mg,隔15~30分钟1次;对重度中毒,即刻静注2~5mg,以后每次1~2mg,隔15~30分钟1次,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和延长间隔时间。

(4) 缓解内脏绞痛:包括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肾绞痛、胆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每次皮下注射0.5mg。在治疗胆绞痛,肾绞痛时应与吗啡或哌替啶联用。

(5) 用为麻醉前给药:皮下注射0.5mg,可减少麻醉过程中支气管粘液分泌,预防术后引起肺炎,并可消除吗啡对呼吸的抑制。

(6) 用于眼科:可使瞳孔放大,调节功能麻痹,用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用1%~3%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滴时按住内眦部,以免流入鼻腔吸收中毒。

抗M-胆碱药。

① 用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解痉作用,对胆绞痛、肾绞痛效果不稳定;

② 用于急性微循环障碍,治疗严重心动过缓,晕厥合并颈动脉窦反射亢进以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 作为解毒剂,可用于锑剂中毒引起的阿-斯综合征、有机磷中毒以及急性毒蕈中毒;

④ 用于麻醉前以抑制腺体分泌,特别是呼吸道粘液分泌;

⑤ 可减轻帕金森症患者强直及震颤症状,并能控制其流涎及出汗过多;

⑥ 眼科用于散瞳,并对虹膜睫状体炎有消炎止痛之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