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方言,你的孩子还会说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你的孩子是否还会说老家的方言?是说得很熟悉还是仅会只言片语?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普通话教育的普及,方言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日常交流语言,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越来越多的小孩在城市里长大,从小沐浴在普通话的环境中,根本就不会说方言,甚至都听不懂爷爷奶奶的那些“土话”。我国的方言,经历了历史更迭的洗礼,可谓是非常的复杂多样,别说两个不同省份的人,就是隔壁相邻市的两人,如果不讲普通话,根本就听不懂对方讲的方言是什么意思,更别提那些复杂而又有地方特色的俚语了。

现代的汉语方言大体可分为十大方言区。即官话方言、吴方言、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平话方言、粤方言、晋方言。而每种方言细分下去,又可以分化出好多种次方言,比如说最普及的官话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就可以分为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而各个次方言,根据片区不同,各个片区的发音也多有不同,特别是在南方的山区,相邻的县或者仅仅隔着一座山,彼此的方言都有所不同。有个段子说,抗日战争期间,温州话曾经作为语音密码使用,因为除了温州人,其余人根本就听不懂,由此看见温州方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我们现在所讲的普通话,是在清朝北京官话的基础上,以河北省滦平县的发音为正音发展而来的。其实中国的所谓官话,作为公众场合的通用语言,在历史的更迭中,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比如明朝是说的还南京官话,想不到大明皇帝和大臣们上朝时居然讲的是南京话吧,这方面接下来准备专门写一篇调研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百度了解。

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其实比文字出现得更早,而文字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它很难达到语言所能完成的效果。方言由于其自带的地域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更能代表和传承一个地方的民间文化和习俗,那些品目众多的俚语和歇后语,更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不应该遗忘或者丢掉自己的方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