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歆艺被儿子咬反咬回去却被称赞:当孩子冒犯你,不隐忍才是正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不事事顺着孩子、让着孩子,这不仅仅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机制,更是对孩子未来的教育负责。


——少儿守护人


近日,袁弘发微博嘲笑张歆艺“太虎了”!

原因是张歆艺被儿子咬,结果她反咬回去4口,直接把儿子给咬哭了,并说:“再也不咬了。”

对儿子突如其来的咬人,张歆艺不是选择“逆来顺受”,而是选择主动反击,不让儿子觉得好欺负,不得不说,张歆艺的做法真的太赞了!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或长辈对于这些小事,可能都不在意,孩子小时候咬人、抓人、打人等冒犯的行为,都会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为借口掩盖过去。

殊不知,这其实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因为孩子并非什么都不懂,很多时候他也看人下菜碟。

事事让着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分寸、缺乏对自身的约束,只有在孩子冒犯你的时候,表明自己的的原则,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温柔而坚定的拒绝,才会让孩子对你尊重,明白你的底线在哪里,从而产生敬畏感。

1.事事顺着孩子,是一种丧失理智的爱

一个被父母事事顺着养大的孩子,迟早会在溺爱的浇灌中长歪。

《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晶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公主。

从小娇生惯养,要什么有什么,在家里事事以她为重,爸爸妈妈也都事事顺着她,骄纵着她。

这也间接导致她悲剧的发生。

因为从小被父母惯坏了,所以稍有不满就发脾气,这里从朱朝阳和普普将她围在楼道里的时候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能控制情绪的人。

朱朝阳和普普将她围在楼上,本来只想吓唬吓唬她,但她哪有受过这样的恐吓和委屈,所以在朱朝阳解释不是他让普普这样做的时候,朱晶晶直接不听,将脏水泼到朱朝阳身上。

她还对朱朝阳说:“你不就是想和我抢爸爸吗?你做梦!他都跟我说了,他只喜欢我,根本不喜欢你。”

说的话句句诛心,每一句都挑动着朱朝阳敏感的神经。

此外,她还没有礼貌,在朱朝阳好不容易买了一双新鞋之后,她故意跳上去踩了一脚,还不道歉。

她的妈妈看到后,也只是象征性地喊了一下,话语话外都没有责怪女儿的意思,轻轻带过,这也为女儿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

朱晶晶的悲剧,自身的性格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她的无限宠爱害了她。

妈妈只知道宠,却不知道要教懂规矩,让她明白事理,而不是事事顺着她。

如果父母在她小时候不事事顺着她,她也不会成为后来自私的样子,让人憎恶。

李玫瑾教授曾说:“在孩子6岁前,必须学会给孩子说‘不’。”

你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愿望,也不可能事事顺着他的意,就算你肯,将来踏入 社会 ,别人也不会肯,更不会替你惯着他,所以不要将孩子的贪欲喂饱。

因为孩子的世界虽然很小,欲望却很大,他的观念和行为都承自于父母,父母如果不在该拒绝的时候拒绝,那么等待的将是未来的万劫不复。

父母是孩子的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指导者、监督者,应该用智慧来滋养孩子。事事都顺着孩子的意,骄纵孩子,只会让孩子为所欲为,毫无畏惧可言,最终收获悲剧。

2.孩子的每一次冒犯,其实都是在试探

作家晚情有一次正在陪女儿玩耍,双方都玩得整个高兴的时候,她突然感到脸上一阵抽疼。

抬起头才发现自己被女儿抓了,心想自己的脸上可能都几道抓痕,当她去照镜子的时候,果然发现脸上都红了。

刚开始,她以为女儿不是故意的,所以就跟她讲道理,但是女儿很快就忘了,马上又抓了她。

这一次比上一次更狠,也更疼。

这次她选择不再忍让,因为如果继续让女儿这样抓下去,自己的脸可能就要毁容了。

所以她也对女儿抓过去,女儿面对妈妈的“粗暴”对待,显得有些楞,觉得不可思议,就想要试图通过眼泪来换取妈妈的同情和怜爱,但妈妈却不买账。

晚情面对女儿的“眼泪攻势”,虽然也心疼,想要心软,但一想到她会再次冒犯,便狠心冷着脸教训女儿,最后女儿果然不敢再继续抓她。

因此,当孩子冒犯你时,你的反应决定孩子下一步会做出怎样的行为反馈。

前段时间,安徽一个妈妈被儿子打巴掌报警的事件上了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妈妈称:“儿子在家中出言不逊、砸东西,还打了自己几巴掌。”

可儿子的反应却是:妈妈太啰嗦了,所以打了她几巴掌。

网友们纷纷感慨:这哪里是儿子啊,分明是一个口吐芬芳的“皇帝”啊!

妈妈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但百因必有果。

如果她在孩子第一次冒犯的时候,加以制止和教训,也不会有今天的可怜遭遇。

在孩子3岁前就会出现打人的现象,那时候父母就应该要注意防范和制止,否则等待你的就是以后无情的大打出手。

孩子的每一次冒犯,其实都是在试探你对此会有怎样的反应,如若你宽容不计较,那么下一次换来的就是孩子的“变本加厉”,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每一次侵犯。

3.当孩子不断冒犯你时,大人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在尝试冒犯你的时候,一味的忍让退步,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你每一次的退步,只会让孩子觉得你不足为惧。

这并不是让孩子怕你,反而是一种有分寸的相处。

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阶段、性格和反应来采取适当的措施,从而更好规避彼此间的“不愉快”。

1) 适时“以牙还牙”,让他知道疼痛

当孩子故意打你时,请“以牙还牙”,千万不要忍耐。

因为孩子最会看人下菜蝶,当你被冒犯时,如果还继续和他嬉皮笑脸,那么孩子可能会觉得你在和他玩 游戏 ,觉得你并不在意这样的冒犯。

以后孩子就会试着慢慢来对你进行动手,并根据你的反应来做出行为的进一步试探。

如若你选择直接打回去,孩子就会知道你不好惹,不敢再继续冒犯你。

其实这并不是威严,而是让孩子有同理心,不要让他觉得可以为所欲为,让他知道别人不会因为他小就惯着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2) 当面示弱,让孩子心疼

打回去,对于一些孩子或许有用,因为那样他同样会感到疼痛,知道自己打别人,别人也会痛,下一次自然就不敢了。

但是一些小孩记不住,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加上小孩的记忆很短暂,时间一久,自然也不会记得别人的疼痛,还会再犯。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选择在孩子面前示弱,装哭让孩子心疼,引导孩子去看被抓的伤口,让他给你吹吹,引导他安慰你、哄你。

父母不要觉得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心疼,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是不对的,会让爱他的人不舒服,同时这也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最佳时刻。

3) 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一次,我抱着小侄子在沙发上陪他玩耍,因为他很好动,也爱笑,所以我们常常玩得很开心。

但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很喜欢抓我、咬我,我不是一个忍让的人,当时我就果断选择以抓回去的方式对他,我以为这样他就不会再犯。

不曾想,在我抓完他以后,他居然很开心的笑了,当时有点莫名其妙,后来查阅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个时候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

他常常会通过以抓人、咬人的方式来观察别人的反应,你越在意,他就越觉得有趣。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在意,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给他玩其他的东西,他的注意力被转移,也就不会再继续玩“抓人” 游戏 。

后来我试着不去理他,让他自己玩,我忙我的,他也渐渐失去兴趣,没有再抓人。

其实这是孩子抓人的敏感期,这个时候,不论是你跟孩子讲道理还是打回去,都没有用,因为他不知道。

但只要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去理会,让他玩其他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他自然就会终止。

面对孩子的冒犯,大人无须忍让,选择主动反击,或许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因为孩子的每一次冒犯,都是对你的试探,他会通过对你的反应和行为,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

如果在孩子的第一次试探时,你选择顺从,那么接下来他就会不断的挑战你的底线,让你一步步“沦陷”,待最后醒悟过来的时候,你已经不能很好的教育和管好孩子了。

不事事顺着孩子、让着孩子,这不仅仅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机制,更是对孩子未来的教育负责。

监制:邓东

主编:吴思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