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词牌读宋词之《渔家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渔家傲》,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而得名。双调62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尤宜表达悲凉情感。另有66字变体,称《添字渔家傲》。又名《吴门柳》《荆溪咏》《游仙咏》《忍辱仙人》等。

《宋词鉴赏辞典》共收录六首《渔家傲》,六位词人所作,范仲淹、张先、陆游、程垓以不同的景致寄寓离愁和思念。李清照、张元干表达了各自的志向。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他的《渔家傲》即作于此时:“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上片写景,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是静;边声、号角声、是动,动静结合勾勒出边塞荒凉肃杀之气。下片抒情,乡愁深重,战情堪忧,彻夜难眠,清霜满地,笛声呜咽,“将军白发征夫泪”。“燕然未勒归无计”是用典。燕然,山名,即杭爱山,今在外蒙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

张先的《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是张先63岁离任渝州时答谢友人之作:“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上片点染相别的时地境象,巴子城头,青草萋萋,天色向晚,燕子觅巢,春花辞树,举杯话别,瞿塘水急行舟难。下片“吴门、清霅(zhà)路”,点明所去之处及友人家乡,相隔不远。吴门,今苏州市,程师孟故乡;“清霅”指霅溪,今浙江吴兴。“天外”,形容其远。君虽滞留,而赠别的柳枝与我俱归,亦足慰怀矣。

陆游的《渔家傲》寄仲高是其宦游西蜀时所作,以浅白的字句,表达离家之远思念之深:“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上片写远。下片写情。红桥,地名,山阴县西七里,指家乡。笔调低沉深挚。

程垓《渔家傲》彭门道中是首纪行词,以行中所见所感刻画了羁旅之愁,离别之思:“独木小舟烟雨湿,燕儿乱点春江碧。两岸青山随意觅。人寂寂,落花芳草催寒食。昨夜青楼今日客,吹愁不得东风力。细拾残红书怨泣。流水急,不知那个传消息。”细雨霏霏,扁舟一叶,江水澄碧,春燕轻点,落英芳草,寒食将近春将暮。昨夜欢聚,今朝别离,满腔愁怨,风吹不散。拾起残红,书写哀伤,江水湍急难传递。

李清照能号称“千古第一才女”,因她不仅有“柔肠一寸愁千缕”的深情婉约,亦有气势磅礴不让须眉的豪迈。她的述志词《渔家傲》笔力雄键矫拔,刻画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上片场面神奇辽阔,以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描绘词人梦境中飞至天帝住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下片是词人的回答,路长、日暮用屈原《离骚》诗意,表达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上下求索的情怀。“漫”即徒然,空自。“九万里风鹏正举”,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结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概豪迈,一往无前。“三山”,相传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仙人所居。

与易安的壮阔激昂不同,张元干的《渔家傲》题玄真子图恬淡安闲,描绘了一位不求功名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钓笠披云青嶂绕,橛头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字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上片一幅远山春水,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橛头是船名。下片表达词人愿以船为家,不与世俗相交的清高孤傲。“浮家泛宅”即船居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