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诗词喂养孩子,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距离上一次复盘反思用古诗词喂养孩子,我是这样做的!(附:适合给宝宝早教的45首古诗词)(附:适合给宝宝早教的45首古诗词),不知不觉半个月过去了。

这段时间,一岁八个月的荔枝能够熟读、背诵的诗词数量已经有37首。 自从上次分享过后,陆续收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

读诗词要从娃娃抓起,想来这一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因为 这段时间,在我身边就有三四位妈妈受到触动,开始陪孩子读古诗词, 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和孩子送上了一份诗意的新年礼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读诗词这件事情,对于父母来说,既是一次审美的享受,也能带来亲子间共同的乐趣 ,足以为生活奉上一整年的诗意。

陪荔枝读诗词的第三个月,她的兴趣和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读诗词要从娃娃抓起?在这里,做第二次的复盘反思,欢迎朋友们砸砖,赞赏也可以。

001

当古诗词融入生活


大年初四, 荔小枝的生活,一整天都是诗意(词)。

早起的第一件事是到阳台听鸟叫声。她先是问:“哈巴狗,你听到鸟叫声了吗?”毛绒玩具狗当然不会理会她,于是,她开始冲我喊道:“妈妈——处处闻啼鸟呀。”“Mommy——两个黄鹂鸣翠柳呀。”

在我边倒腾着给她洗脸洗手洗PP,边和她回忆前一天共读的《四时田园杂兴》时,欣喜地发现她已经能全文背下来了。

去同乡的小姐姐家玩。在爬楼梯的时候,在下楼玩耍的时候,她不自觉地就会蹦出几句诗词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午睡起来还有起床气。只见她一会坐在客厅地板揉眼睛,一会伴着节奏哼唱王维的《鹿柴》,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种“烟火里的诗情画意”。

临近黄昏,我在书房里听课。隐隐约约地听见,她和李同学在饭厅你一句我一句地读诗。

晚上临睡前,我已经困得不行了,她还在自言自语说个不停:“《登鹳雀楼》是王昌龄的诗吗?——是王之涣的呀。《出塞》的作者是谁?——是王昌龄呀。《什么使安西》和《鹿柴》是谁的诗?——是王维的诗呀……”我听着听着,差点笑出声来,于是,强撑着睡意告诉她:“王维写的诗叫《送元二使安西》。”

那一刻,不由得想起了有位教育名家曾经说过: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

那一刻,不由得想起我在去年10月发布的短视频中写下的对荔枝的寄语—— 希望阅读融入你的生活,生活变得更美,阅读变得更有趣。

我就静静地看你表演[吃瓜][吃瓜][吃瓜]…… 希望阅读融入你的生活,生活变得更美,阅读变得更有趣。#中国童谣 #人类幼崽成长记

不承想,就在陪孩子读诗词的第三个月,恍然发觉我曾许下的小小愿望,在这一天竟然成真了—— 每天陪孩子读古诗词,生活的确因此变得更美,阅读也愈发更有趣了。

002

亲子阅读让爱同频共振

从荔枝近来的种种语言和行为表现,我开始觉察到, 她对诗歌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且进入了一种自发的、沉浸学习的状态。

我认为,这种兴趣之所以愈发浓厚, 一是因为做这件事情本身能够给她带来快乐;二是经过多次的重复,读诗词这件事变得越来越简单易行,随着正反馈的不断建立,她也更乐意去实行。

我同时意识到,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这种让阅读融入生活的情景式学习,是我们作为家长可以创设的家庭语言环境。 除了读诗词和读绘本,同样可以复制到英语等其他语言的学习中。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真切明白了,为什么说亲子阅读重在父母和孩子关系的互动性。因为 借助绘本、诗歌、童谣等阅读材料,使我们和孩子成为了同频共振的人 ——通过爱的连接,有了交流的共同话题,脑回路也更为一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 亲子阅读本质是寻求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和谐亲子关系的能量共振。 这种爱的能量共振是双向的,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大人。

003

为什么读诗词要从娃娃抓起

读诗词要从娃娃抓起,这一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

因为,我不断地发现,自己身边有不少优秀的妈妈,很早就在陪孩子读古诗词。

举个例子。春节期间,我偶然就发现了同事的孩子是个“诗词小能人”——还不到3岁的小娃娃,几乎已经能全文背诵李白的《将进酒》了。并且,对于荔枝熟读的诗歌,小男孩同样也是朗朗上口。

为什么读诗词要从娃娃抓起?我认为有多方面的好处。

第一,满足孩子语言学习的需要。 2~3岁的孩子,正是学习说话的关键时期(又称语言敏感期) 。这个时期孩子对节奏感强、韵脚平整的内容特别感兴趣,且呈现出非常强的语言模仿能力,父母教孩子说什么,孩子就会学着说什么。

在这个时期选择陪孩子读古诗词,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到中国古诗词的音节之美,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锻炼孩子的吐字、用气,提升语音语感。

第二,读诗词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快乐。 古诗词都是有声调、有节奏、有韵律的。 在读诗词的时候,孩子口腔的开合会非常舒服,读出来的句子听起来也十分悦耳动人。

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诗不仅适合朗诵,同样适合演唱——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

毋庸置疑, 正是这些诗词中起起伏伏的音调,以及合仄押韵的节奏,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快乐。 比如,荔枝在读诗的时候就能够自得其乐——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尖叫,时而咯咯笑。

第三,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人们常说,脑袋这东西,越用越灵光——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

孩子的智力和记忆力与大脑中突触的数量有关,突触越多,记忆力越好,智力发育得也更好。 而当孩子的大脑接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就会形成突触,如果在突触高速发育阶段,接受到相同信息的连续刺激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多的突触。

就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而言, 3岁幼儿的神经细胞突触连接是成人的两倍之多。而想要神经突触不被减少太多,就需要给它们足够的刺激,这也是大脑“用进废退”的原则。

所以,在2-3岁的时经常让孩子背诵古诗等,能够刺激孩子大脑中突触的形成,是有助于增强孩子记忆力,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

第四,给孩子种下美的种子。 中国古诗词是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诗歌的字、词、声调、节奏、韵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更美的还是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都以“心”为本,是一种灵魂的感受,可以滋养孩子的 情感 ,丰富孩子的心灵。 孩子虽未必懂得古诗词的具体意思,但在读诗的过程中, 诗人的那种伤心、失落、温暖和喜悦的情绪,孩子或多或少可以感觉到。

所以,孩子背了多少诗词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 在优美诗句的熏陶下,有了热爱美,向往美的意识,这些才是扎根孩子骨子里的东西 ——就像是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美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总而言之, 陪孩子读诗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也是为人父母可以做的、值得一做的事情。

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温柔敦厚的品性,是诗教育的成果。 在古代中国孩子的启蒙中,诗词无处不在,而现在,你也可以这样启蒙你的孩子。

用诗词喂养孩子,一起加油啊,朋友们!

用阅读养育孩子,如果你也对亲子阅读学习感兴趣,欢迎来找我交流,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亲子阅读践行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