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公积可以用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问题一:有限公司的资本公积能不能用作股权投资? 这个问题有难度呵。
首先说,人民币资本公积金进行股权投资吧。用资本金进行投资,说到底只是个会计记账问题。因为不论资本金如何增加,都是以资产形式存在于企业的。当企业用这些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时,当然不能借记资本公积金科目,这些对外投出的资产仍然是企业资产,仍然属于股东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公积金只能用于注册资本/扩大再生产。但是,当你把这些资本公积金所所指向的财产用于投资的时候,是没有限制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扩大再生产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
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的限制主要是源于外汇管理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如果要追加投资,超过原来申报的注册资本,则需要重新申报;如果是用外币投资于其他企业,则作为新的项目来申报。如果是用企业盈余或者资本公积金投资,其限制和规定应当与内资企业一样。

问题二:资本公积金可以使用吗 资本公积只是一个科目,记载企业的股东投入大于实收资本的部分,可以转出:对外划拨资产、转增股本。至于具体使用形态,就象实收资本一样使用。

问题三:资本公积可用于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按照我国财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只能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我国有不少上市公司均有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增发股票的实例。
比如:现在的注册资本100万,欲扩大至200万,经过股东会议确定,
借:资本公积,贷:实收资本。

问题四:动用资本公积可以用哪些方面 广义的看,入资本公积的东西还是较多的,如:资本溢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权益性外币金融资产的汇兑损益;自用房转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等 所以资本公积的组成是很丰富的。
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是转增资本 但也不尽然,比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收到的投资账面价值大于付出对价账面价值的部分,需要冲减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还有,相关资产的处置,资本公积-其他需要相应转出等等...
但是,狭义的看,资本公积一般指的是没有现金流入的资本增值,但投资者投入,捐赠除外。
公司法规定,资本公罚只能用作转增资本!这里的资本公积是狭义的概念。随意要多理解。

问题五:资本公积的定义 它的用途是什么 资本公积(capital reserves)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资本公积从本质上讲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由于我国采用注册资本制度等原因导致了资本公积的产生。我国《公司法》等法律规定,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 (或股本)。虽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并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加,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一方面可以改变企海投入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它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从而增加公司股票的流通量,进而激活股价,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资本的流动性。此外,对于债权人来说,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最本质的体现,是其考虑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投资者的权益,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问题六:资本公积作什么用? 这叫做资本溢价。除股份有限公司外的其他类型的企业,在企业创立时,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与注册资本一致,一般不会产生资本溢价。但在企业重组或有新的投资者加入时,常常会出现资本溢价。因为企业在进行正常生产经营后,其资本利润率通常要高于企业初创阶段,另外,企业有内部积累,新投资者加入企业后,对这些积累也要分享,所以新加入的投资者往往要付出大于原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投资者相同的出资比例。投资者多缴的部分就形成了资本溢价。扩大经营投资可使用留存收益。

问题七:资本公积金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用? 15分

问题八:资本公积金一般是如何使用的? 在公积金的使用上,主要是转作新增资本和弥补公司亏损,另外,公司发行新股时,可用公积金的一部分或全部扩充资金,根据股东原持股比例发给股东新股。但公积金绝不能作为红利分发给股东。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资本公积项目主要包括:(一)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三)接受现金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四)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的资本公积,企业按其持股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五)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六)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接受外币投资因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七)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债权人豁免的债务也在本项目核算。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不能转增资本(或股本)。

问题九:资本公积可以弥补亏损吗 资本公积是不能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因为它不是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的,从本质上讲应当属于投入资本范畴,它与留存收益有根本区别,因为后者是由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的,资本公积主要用来转增资本(或股本)。
留存收益来源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实现的净利润。它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盈余公积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途:1、弥补亏损;2、转增资本(或股本);3、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弥补亏损时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问题十:资本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亏损吗 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还在具体讨论中
资本公积可以补亏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基于上述的会计与法律的双重视角来观察。
1、资本公积补亏的会计涵义
从会计的角度看,“资本公积弥补亏损”本质上只是一种会计处理程序,并不代表实际资金的使用或流出。“资本公积”、“亏损”都是从企业的资金来源、而非实体资金角度来界定的概念。资本公积所代表的实体资金如果曾经存在过――即在资本溢价以及接受捐赠等情形下[13]――,也早已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与企业其他资金混同。当企业出现亏损时,并不存在一种特别的“资本公积”资金可以被用来弥补亏损。“资本公积补亏”只是一种帐务处理程序,即通过将“资本公积”帐户的金额转入因亏损而呈负数的“未分配利润”帐户,在帐面上消除亏损,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从资产负债表上看,“资本公积补亏”意味着在“所有者权益”栏下各个项目之间的金额调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资本公积补亏的逻辑也获得了《公司法》学者的认可。[14]
尽管是一种会计处理程序,资本公积补亏也并非虚幻的帐面游戏。亏损是真实的资产减损,补亏也必须通过现实的资产进行抵销。因此,资本公积补亏隐含的前提是其所代表的实体资金曾经真实地存在过,不论是作为股东在股本之外的出资部分,还是公司接受的现金或实物捐赠,抑或公司收到的拨款投入。只有这些资本公积项目所对应的资产才有可能承受灭失或减损,也才能实现真实意义的补亏。因此,那些尚未实现的资本公积项目,如法定资产评估增值或股权投资准备等,就无法用来补亏。从这个意义上看,笼统地说资本公积“可以补亏”或者“不可以补亏”都是不准确的。
2、资本公积补亏的法律意义
从法律的视角看,资本公积补亏的结果是为企业日后的利润分配行为清除障碍,因此可以纳入广义的“利润分配”的范畴。实践中,公司也正是在利润分配的环节上对资本公积进行操作。如果许可资本公积补亏,同时又没有要求资本公积必须在当年利润、盈余公积无法弥补亏损后来用于补亏,那就意味着公司无须用累积盈余来弥补亏损,而可以全部用于利润分配,这实际上是变相地用资本公积进行利润分配,使得公司法关于“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利润分配的限制形同虚设。很不幸,这正是我国《公司法》目前的情形。[15]
对此,笔者试举一实例加以说明:
我国某ST公司2003年通过重组实现少许盈利。该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以前年度未弥补的累积亏损为4000万元,资本公积90000万元,无盈余公积。按照我国《公司法》第177条的规定,“……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公司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16]该公司的盈余公积为零,自然无法弥补亏损,因此2003年度的利润需要全部用来弥补亏损,不能用于对股东的分配。然而,由于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禁止资本公积补亏,也没有关于弥补亏损顺序的规定,因此,该公司决定,先用4000万元资本公积弥补累积亏损,然后将当年盈利全部进行分配。[17]
如果考虑到资本公积的构成,例示中的问题将更加严重。公司资本公积中基于会计处理程序而形成的、尚未实现收益的项目,如法定资产评估增值、股权投资准备等,都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而参与到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在上面提到的个案中,该ST公司9000万资本公积中真正能够用于弥补亏损的股本溢价不足4000万元,因此尚有部分累积亏损未真正得到弥补。[18]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与纯粹的补亏不同,利润分配、特别是对股东的分派带来的是真实的资源流出。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