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篇一: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较大的增加。就是说,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明确“入宪”了,抓好课外阅读是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4)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由此可见让小学生从小课外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通过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为开展本项研究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孩子储存自己的童年精神营养,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把握时机,刻不容缓: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从一年级开始尽可能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博览群书,广泛涉取:博览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博览使儿童获得广阔的知识背景,就有助于新信息的融合和重组,有效提高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难易不序,持之以恒:课外阅读没有循序渐进之说。儿童正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机,接受能力极强,效率高。孩子也能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书自会“越读越薄”,这是读书的最高理想。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

  2.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4.重视积累,读思结合,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四、研究方法和对象

  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对象:课题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7.9-2008.7)——营造读书氛围,让课外阅读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1.健全完善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制度,添置新图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学校阅读特色,创建“校园书香”文化。

  2.建立有效的班级间、学生间的图书交流机制,鼓励流通共享,丰富图书资源。

  3.举办 “阅读伴我成长” 校园第一届读书节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4.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二)第二阶段(2008.9-2009.7)——整合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

  时间

  1.将语文课时进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2.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以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节活动。

  3.举办校园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的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展示学生读书阶段成果。

  (三)第三阶段(2009.9-2010.7)——完善阅读体系,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1.举办校园第三届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展示课题实验成果。

  2.总结实验经验,汇总并推广实验成果。

   六、课题研究人员

  组 长:黄烨

  副组长:吕海丽 陈惠华

  组 员:全校语文科任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近三年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1、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