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01-30
欲探究竟,我们不妨把眼光重新放到1898年的初秋,不持立场,重新审视下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据《清史稿》记载,戊戌变法从1898年的6月11日开始,至9月21日结束一共进行了103天,在这期间,光绪皇帝及维新派一共颁布了180多套政策,也就是平均一天将近有2套政策颁布,变法之快之频,内外古今罕见。不说信息落后的清代,即使信息发达的今天,两套政策待官员民众阅读理解,上行下效,一天的时间怎够?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社会承受能力,官员的执行能力跟不上变法维新的速度。而119年前的戊戌变法也确实如此。
清朝官员
所谓变法,表面看来是政策之变,而根本上却是利益之变。变革维新历来是把双刃剑,稍不小心便会伤及自己以致万劫不复,宋朝的王安石变法便是如此。而光绪皇帝及其维新派人士眼里只是看到了维新变革的好处,却未丝毫周全考虑变法的结果。据翦伯赞先生的《戊戌变法丛刊》记载。光绪皇帝骤废科举,废淫祠,这本是一项好的政策,1900年之后慈禧推行新政也正式废止了科举、淫祠便是证明。政策是好,而光绪皇帝却未没有为无数的知识分子和僧侣等想好出路生计;以致无数知识分子僧侣瞬间从支持维新变成极力阻止抗议维新。再比如停海防捐,本来也是一项好政策,却因没有考虑淮军军费,以至淮军顿失军费,差点生乱。可见光绪皇帝的变法本是好意。却因能力不济,考虑不周,顾此失彼,最后引发民众对变法强烈不满不说,其在朝廷内外威严尽失,以致落得个“皇帝任性胡闹”的形象。
戊戌政变
1898年,光绪皇帝初掌政权,权力尚不稳固,稍微政治成熟者,必然极力争取获取慈禧太后的支持,虽然慈禧太后名义上归还政权,但在很多官员民众眼里仍是当时最高的统治者。况且慈禧在之前已“垂帘听政”数十年,政治经验丰富,身边也聚集着大批重要的政治官员。而光绪皇帝和维新派不仅未看到这点以争取慈禧太后的支持,反而康、梁等人在变法稍微遇阻之后便策划“围园劫后”。以致最后变法未成,光绪皇位不保。
戊戌变法之一谭嗣同
对于风雨飘摇的大清朝,尤其甲午战败之后,变法之声甚嚣尘上,谁都知道变法,谁也都想变法。光绪皇帝更是如此,这正是民意可用,顺势变法的大好时机。可这么一副好牌生生毁在了光绪皇帝手里。以致国家错失变法良机,招致八国联军侵京的辛丑之耻。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而光绪皇帝不仅没有在维新变法中树立权威稳固政权,反而给官员民众留下了其阅历不深,政治浅见,恣意妄为,任性胡闹的印象。从其变法过程看,总是没有所谓顽固派的阻挠,光绪皇帝的维新变法也必然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