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为什么会有湿气,怎样去除湿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8
气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个是外部的环境,也就是湿邪进入了身体,比如长期呆在气候潮湿的地方,比如下雨天淋雨了没有及时擦干,比如洗头发没有吹干就睡觉,总之是让外部的湿气进到了身体内;第二个就是个人的饮食习惯问题,导致脾胃运化能力下降而机体本身的排湿功能下降,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第三就是运动量少,缺少运动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重的人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异常,如身体水肿、困倦、身体四肢沉重、食欲不佳、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油腻等。湿气长期在身上,还会引发身体的很多问题。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湿”是根本,是源头。
湿是容易渗透的。湿基本不是单独存在的,常常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和寒相遇则成为寒湿,比如冬天,在湿气重的地方,人会很难受,有时候感觉寒湿像针扎一样,很多在南方的人冬天都有这个感受,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扎人。湿遇热则成为湿热,比如夏天时候,有时候会桑拿天,又湿又湿,这种时候人会感觉喘不过气来;湿遇风就成为了风湿,如果成了风湿,可能就会有各种慢性病,不是很容易就能治好的;湿在皮下,就会水肿,成了水肿式的肥胖,这个时候如果除湿得当,水肿很容易消除,人也会感觉清爽很多......
怎么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1、观察舌头。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所以舌象也是疾病的窗户,通过观察舌象,可以了解我们体内脏腑的健康情况。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体大小适中,舌面有一层薄白的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出现舌苔红而胖达,舌边齿痕明显,舌苔厚腻,则可能预示“湿毒”入体;
2、观察大便。很多人体内有湿气往往会造成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
3、皮肤是否有湿疹,湿疹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4、头发爱出油,脸上出油;
5、身体水肿、浮肿;
6、没精打采、特别容易疲劳,四肢沉重;
怎么去除体内的湿气呢?
1、运动排汗去湿
运动出汗,能去除部分体内湿气,在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运动的时候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湿气在体内不断的积累,到了秋冬身体肯定会有各种问题。
现在很多人动脑多,很多长期呆在电脑前面,或者长期拿着手机,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多跑步、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坚持每天做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去除部分湿气,还可以解除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
但是运动没有从内部的脾胃进行调理改善,所以只能去除少量的湿气,不能根除体内湿气。
第2个回答  2020-10-18
轻松祛除湿气的方法

1.多做运动可以加速湿气的排出

体内湿气太多的人很多都是不爱运动的,越是缺乏运动,这样一来体内积压的湿气就会越多,所以想要让体内的湿气能够更快地排出来,需要多做运动,比如游泳和跑步这类运动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不想被湿气烦恼,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很多人喜欢大鱼大肉,经常吃一些油腻的食物,比如火锅和烧烤,这些人体内积压的油腻得不到很好的消化之后,是很容易变成湿气的,所以日常的饮食最好能够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还有一些人最喜欢在夏天喝冷饮、吃冰淇淋,这些凉爽的食物也许会带来短暂的舒适感,能够暂时的消暑,但是冷饮是属于寒凉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影响体内的消化系统吸收,造成脾胃寒凉严重,这也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所以一定要戒掉吃冷饮的习惯,喝一些温开水其实要比冷饮来得更加健康哦。

3.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祛除湿气,多吃一些能够祛除湿气的食物,比如淮山、赤小豆、薏米等。
第3个回答  2020-10-18
湿气的形成大概有下面几点原因:
1、饮食:喜欢吃生冷的食物,盲目地进补加重了湿气等;
2、环境:比如持续的雨天,会带来潮湿的环境,利于湿气的形成;
3、习惯:喜欢抽烟喝酒的人,往往体内也容易生湿;
4、遗传:可能遗传自父母,导致体质容易生湿。
当体内有湿气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去除湿气:
1、饮食: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赤小豆、扁豆、薏仁等,少吃生冷和肥甘厚味的食物;
2、药物:如果体内湿气较重,可以服用中药来调理,比如参苓白术散或附子理中丸等;
3、运动: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排汗也能去除部分的湿气;
第4个回答  2020-10-18
一:体内湿气
体内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
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二:表现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危害
生活方式大不一样了。大家喜食膏粱厚味,吃烧烤喝冰啤,四季离不开冰激凌,口味重而多咸,而且夏季还吹空调。这就造成外常为寒气环绕,湿不能越,导致现代人容易出现体内湿重。
  湿气重,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包括过敏、湿疹、脚气以及妇科炎症等。
  一、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二、带下病
  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住,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昧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三、月经不调
  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四、阴道炎
  阴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爱上喜欢偏好些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使诱发阴道炎或导致阴道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湿上下手。
  五、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带了后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六、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粘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和其他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彩的感觉。
  七、影响性功能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湿气影响肾气的渲化功能,导致水汽停滞,造成肾积水,影响性功能。
第5个回答  2020-10-18
湿气是中医提出的概念,一般是含水量超出了一定的范围。
但是含水量也有一个限度,不能超出,超出了就不是湿了,就是自由的水,像湿衣服滴下来的水。
那么湿气是怎么来的?
外部环境是其中一个原因!也就是湿邪进身。比如住地下室的环境长期湿气重潮湿,晚上洗头没擦干就睡觉,长期的这样的习惯,会积少成多。湿气往往喜欢奔着脾胃去,导致脾的运化能力下降。这样往往体力排湿能力就下降了导致集聚更多湿气。再一个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夏天吃冷饮太多,凉性食物摄入过多!
脾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小肠吸收后的营业物质再进一步的运化出精微物质,如果因为湿气导致脾的作用减弱,精微物质就没有办法完全提炼出来。
从微观的角度讲,此时脾所加工出来的物质只有极少精微物质,还有大部分携带营养物质的“垃圾”,成分复杂,人体没法吸收。但又不是彻底的糟粕,其分子量和体积远大于水分子,很容易把周围的水分子吸附住,含水量超出正常水平,便形成了湿。
这样脾被湿气困住,影响它的运作,湿气会加重,湿一直凝聚不化时间一长就变成痰。
身体出于自保自救会把一部分水、营养垃圾打包成脂肪,存放到身体各处。胖人多痰湿就是这个道理。
湿气有几大特点
一是笨重并且浑浊
常常觉得身体或头部沉重;湿气浊会导致身体气血流畅不通。
二是难缠粘人
各种不爽,比如小便不畅,大便粘腻等。
三是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气本质上属阴邪,靠着它粘腻难缠的劲头,赖在脏腑经络上不走,导致气机升降无能,于是阳气就没办法正常生发了。所以一般被湿邪困住的人,阳气都不会太旺,体寒,脸色白,无精打采。
湿气如何产生的
饮食不当、伤害脾胃,是产生湿气的罪魁祸首;例如夏天吃冷饮吹空调,吹空调逼回了体液,吃冷饮的本来夏天气血主要在体表散热,脏腑气血少,再吃冷饮的话直接加重了体寒。运动量少,身体的营养得不到消耗便积存起来。
当然解决方法也是有的,红豆薏米汤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寒凉体虚的人不适合吃太多薏米。其他的一些去湿的食物也可以帮助排湿的。如冬瓜、绿豆。香料如砂仁、花椒等。
食疗药物等最多只能暂时除湿。找到自身产生湿气原因,改变饮食生活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断绝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