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要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2-25
一、解读课程标准
  何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以往称为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
  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了旧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三维目标、课程理念、继承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书法教育、注重理解,强调运用、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语文发展的时代特点。
  课标规定的语文课程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标要求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在阅读中落实新课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潜入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时代、经验、阅历、个性的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文本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借助文本传递给学生正确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信息,对教材的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摸准情感基调,把握分寸尺度。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比如,在引导学生品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一段文字时,通过了设计有创意的读法,分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到骆驼的吃态怎么样?骆驼吃得怎么样?从而去感悟骆驼的悠闲自得。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品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一片段时,设计了一个填空:()地打。引导学生抓住所填入的形容词来感悟人物的年龄、阅历、职务不一样,表达的词语也就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满腔怒火"这个"火"字我们不仅读出了枪膛里喷出的火星,更要读出战士们心中的怒火,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也就落实了课标规定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要求。
  巢宗祺说过:"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三、在朗读中体现新课标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1-9年的级朗读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触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例如,在《在大海中永生》第一段可以这样指导:第一句:"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飞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低低地"表明飞机飞行的高度很低、"缓缓地"表明飞机飞行的速度很慢。"低低"、"缓缓"这两个词,为全文定下了悲痛的感情基调,烘托了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之情。第二句:"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衷心爱戴"应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中。让学生在朗读中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四、在合作中体现新课标。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思,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在教学《推敲》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推敲》的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字里行间里作者未写出来的未尽之意,为了之情,以及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和不言之意。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我们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的新天地,让学生的聪慧与灵感在课堂天地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