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国陆军最后的脊梁聂士成考察亡国前的朝鲜实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后投身军旅,甲午战争爆发前就参与剿捻、中法战争,且战功卓著。可以说他是清帝国陆军最后的脊梁。

聂士成曾带着爱新觉罗王朝军官学校的学员,根据李鸿章“联日拒俄”的方略,考察东北和朝鲜地形,他对东北和朝鲜地形的熟悉让他在日后甲午战争中,打了甲午战争中为数不多的胜仗。

这位李鸿章的得力干将聂士成,当时对朝鲜有这样的考察结论:

“朝鲜民情太惰,种地只求敷食,不思蓄积,遇事尤泥古法,不敢变通,读书几成废物,平居好游,文理欠通,笔谈数十句,多半费解,谈时务辄加菲薄,可憎可怜。”

聂士成一行来到明德站时,碰到一桩奇事。

有十多个朝鲜小孩列队向他行礼,并且送上一封信。

信一看,聂士成明白了,原来这些小孩没有学校,书本也不足,只能读《千字文》,因此恳求这位“天朝”大将给点买路钱。

面对这些绿林小孩,聂士成心头一酸,“赠送一些银两”,搞了一回希望工程。

聂士成是武童出身的淮军将领,当然很关心朝鲜的边防兵力。

在朝鲜会宁府,他和当地领导(府尹)笔谈后,发觉这个重镇的兵力只是纸上数字,竟然“只属虚数”!

至于另一重镇镜城府,有由清军训练而成的五百士兵,当中三百驻守府城,其余二百散布附近的十个镇。

聂士成感到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区区五百士兵如何防守那么广阔的地方,如何防俄,难道这些最多只能够当城管临时工的可以做到。

拿过士兵所配备的来复枪,聂士成更傻了:

这是来复枪?枪膛内竟然没有来复线。

没有来复线的枪只比古老火枪好一点罢了。

这些没有来复线的还是新枪,枪是由朝鲜自制(清朝曾赠送整套军械制造厂给朝鲜)。

不过大清忘了将制造来复线的机器运来朝鲜,朝鲜也不知道申请。

因为朝鲜官员很忙,没空练也不懂这来复枪。

到了富宁府,聂士成成了信访接待。

来上访的,居然是当地最高领导(府尹),他竟然向来访的聂士成哭诉,说他任职四年来,“亏空钱四千余贯”,招待工作太多,花完了公款,还垫了自己的“四千余贯”私房钱。

他想辞职去更有钱途的地方,但朝廷不批准,他只有请求聂代为求情。

聂士成想到路经的朝鲜城镇“荒陋至极,民苦可知”:

府城城墙不过八尺,乱石堆成,内无街道,民居只是些小草房,门前污秽。

开始同情这个官员,看来这地方除了女人,没啥值得逗留的,就连当地最高领导(府尹)的宴请,也食物“腥闻不能入咽”。

是啊,满桌的菜,几乎里面都有充满大蒜和辛辣的泡菜。

聂士成来到咸镜城时,官员以歌妓来招待他。

聂士成“力辞之”,官员却说这是朝鲜古制,是具有朝鲜特色的待客之道,万不敢擅改。

聂士成之后到了平壤,发现该城竟有持牌上岗的官妓也有数千。

聂士成算是明白富宁府这类官府公款的去处了,城镇“荒陋至极”,自然公款没有花在房地产;

食物“腥闻不能入咽”,估计吃喝所花也是有限;

小孩没有学校,说明教育没投入,也没有产业化;

军队“只属虚数”,来复枪没有来复线之类,说明这些也没花钱,那个可以把美国军舰打的满地找牙的尚武之风,已荡然无存。

公款的去处,主要用在“妓”。

聂士成突然发现“妓”字浓缩了汉字的精华:“妓”=“女”+“支”

古人早就告诉后人,玩女人可是需要支付的,支付的不光是体力,还有金钱。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从朝鲜平壤败退下来的清军,撤过鸭绿江之后,立即沿安东九连城、虎山一线设置防线。

日军兵分两路追杀溃退的清军:第一路日军在山县有朋大将率领下,从朝鲜义州攻击清军的鸭绿江防线;第二路日军在大山岩大将率领下,由海路在辽东半岛东岸的花园口登陆,进犯大连和旅顺。

鸭绿江防线很快被日军攻破,随后日军又兵分两路进攻奉天:东路直指辽阳,西路绕道岫岩、海城方向。

当时东路清军指挥将领是聂士成。扼守在位于宽甸西北,距丹东市区160公里摩天岭上的清军,在聂士成的率领下,苦战了十几昼夜,不仅击退了日军对辽阳的进犯,还收复了已被日军占领的连山关、草河口,成为在甲午战争中的第一场胜仗。

聂士成的战绩,某些程度上取决于他在战前考察地形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