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孔子归来》的一点感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读了鲍鹏山的《孔子归来》,归来之意,可能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通过孔子人生经历,让我们理解孔子不只是宣传中高高在上儒家圣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第二种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回归,当前全世界都在建设孔子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源的儒家思想需要被重新认识,让我们从根源上去理解我们的文化,追本溯源,重拾我们的文化自信。

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如此总结自己的一生。本书中对孔子的一生分析的很详尽,也是按照孔子这句话为线索展开的。看完后感悟很多,这里只从一点来谈谈。

孔子非常好学,十五岁孔子成人了就立下了自己的志愿,志于学就是孔子发奋的起点。我们很多人为什么也立志了,却成功不了呢?

首先,有志向必须配以足够的学习能力,没有足够的能力那就是空谈。

孔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大。孔子学琴的故事流传甚广,故事是说孔子师从当时鲁国著名的乐师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是个盲人,但技艺高超,也很用心知道孔子。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了。”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几天,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 师襄子觉得孔子很有意思,还想通过曲子了解作者是谁,就任由孔子自己钻研。

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所悟,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这个人皮肤黝黑,身材修长,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

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首曲子叫做《文王操》。”

这故事看过好多遍,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孔子学习专心致志,深入钻研,直达本质。连一首曲子都能达知音之境,学什么不行?

其次,立的志向需要看到本质,不然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

那孔子志于学什么?志于学礼!礼除了是古代各种礼节仪式之外,还包括当时的文化现象和各种规则,就是各阶层的需要遵守的规则形式。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崩坏的是什么?是社会制度和其形成的等级界限。礼崩乐坏的本质就是各阶层因为实力发展不均衡导致了权力位阶错位,天子不再能掌控天下,诸侯国君不再能控制大夫,只要有实力就能撺掇权力。导致整个社会制度崩塌,造成混乱。孔子就是看到这种权力错位造成的严重后果,才会重视礼,才会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做什么事,做君主要像个做君主的样子,做臣子要像个做臣子的样子,这是礼教的核心思想,只有各阶层的人各归其位,各做其事,社会才会安稳太平,才能实现世界大同。

孔子从礼的表面看到了其本质,提出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也一辈子推广这种思想,希望从礼和道德的角度去解决社会矛盾。虽然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历经坎坷都没能发扬光大,但孔子从未放弃,历史也证明了孔子思想的正确性,儒家思想在其后的几千年了焕发最伟大的光芒。

最后,总结一句:学习必须深入,深入到看透本质,立志建立于本质之上,方能坚守本心,这是孔子归来给我的一点感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