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生气”背后的内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正在互动和交流,本来他们都没生气,都挺和颜悦色的。但是有一个人突然就给另一个人说:“你不要生气,算我没说可以吧”。或者说“你不要生气,我不说了,可以吧”,或者说“你不要生气了啊,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就会发现这时候有一种现象,就是另一个本来不生气的人就生气了。

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小的话题,但是生活当中经常会常见的。为什么那个本来不生气的人听了“你不要生气”等等这样的话之后他就生气了呢?其实我想他的背后隐含着另外的一些意思。都隐含哪些意思呢?比如说,这背后隐含的一个意思就是:我现在没有生气,你生气啦。两个人本来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

这个时候,尊重和平等实际上不光是在外在的社会地位。交往的站的位置姿态上,其实还有一种心理上的平等。就是在心理上你没有优越于我。我也没有优越于你的。但是一旦一个人说了“你不要生气”。另一个人不管他是生气还是没生气。他只要听到了“你不要生气”这样的话,其实它都已经说明,他生气了人家没有生气。在他心里面感受到的是:你比我有格局,你比我有气量,你比我心理承受力更强。其实他们两个人之间已经失去了平等。不光是失去了平等,被人家说你不要生气的那个人还好像有一种被人压低了或者被人拉低了,这个时候就开始不爽,这个时候的不爽,其实是真的生气了,一开始是没有生气的。

所以看似是平常互动的话语,这个小话语其实是有大门道的。嘴巴上让“别人不要生气”的那个人,其实潜意识里边,他有一种已经自己认为,自己在无意识当中就表现出来“我的境界比你高,你看我没有生气,你生气了。”这是无意识的,并不是他有意识的去激惹你。原本不生气的那个人就真的生气了。因为有可能对方给你说,“你不要生气”这句话,就是他自己要下台阶。两个人说话说不下去了,他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这时又没有台阶下,所以就说“你不要生气了,就这样子了,算我没说好了”。其实是他自己刚才把话说多了,说着不应该说的话。然后他想下台阶可是又下不来,怎么办?他就说“你不要生气了”,其实这个就是他想下台阶又没有台阶,他就把你这个人的身体当台阶了,所以踩着你的脖子或肩膀就下来了。

其实这样一种人际沟通方式,就是喜欢说这句话的人,我们对他有一种怀疑(可能性啊),他其实实际上长期的沟通模式,他可能有一种习惯性模式,每当他和别人沟通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用这种方式给自己下台阶,就说“你不要生气了,算我没说可以了吧;我不说了行了吧?反正事情在于你啦,我都是好心和你讲啦,你那样生气干什么?”总之,一个方面本来就高高在上,无意识之中就把别人压低了,压低他才可以踩到别人的肩膀自己下台阶嘛。我觉得这种人的人际交往方式肯定不会受人喜欢的。因为这是一个小话题。不仔细的琢磨、不仔细的去推敲并不会被发现他有什么问题。这一类人也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 有时候你只是看到听到他说的话,看到他做的事,如果不仔细用行为和心理动机之间的关系去看的话,就可能看不出来这么多。所以这样一看的话,就很有意思了。

那我们在尝试着去探讨一下,喜欢说这种话的人有没有分类呢?他有没有类型呢?刚才我说的第一种类型,他可能他的人际交往模式就是喜欢无意识的把别人贬低,自己找一个台阶下,这样子显得比别人高,但是别人还发现不了,别人生气了,愤怒了,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所以这是第一种的情况。

如果这个人是有意的,比如两个人不是友好的关系。刚才我说的是友好的关系状态下,比如说亲密关系,丈夫说“你不要生气了,我不说了,行了吧”。或者是妻子说“你不要生气了。我不说了,行了吧”。(妈妈也是)。这是一种亲密关系当中无意识的人际交往方式,这种方式肯定是需要调整的。如果是两个人不友好的情况下,会不会他也会用这一招呢?如果他用了这一招,他就是想让你就范。“你不要生气行不行?我又没有说什么。”对方听到以后就更加生气。这是他的一个策略和技巧,是他把你惹毛了,本来你们两个人是一样平等的,都在说一件事,都在谈生意,结果你毛了之后他就可以趁虚而入,你一发毛,你一生气,你一愤怒,你甚至不在理智的状态,他就可以掌握主动权了,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奸诈的行为了,是一种恶意的攻击行为,不是人际关系中无意识的行为,他是有意识的把你惹毛,把你惹跳,然后在其中取利,使自己占到有利的地位。今天的谈判也好,因为不可能是两个人,身边还涉及其他的人,其他的事,这个时候他就会从中取利。

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这就是一种恶意行为。“你不要生气呀,我说了什么?没有说什么。你看这个人,你看你看你看”给别人讲,让别人看,这是一种故意的激惹你,把你惹毛。除了我们说的这两种,一种是恶意的攻击,当然是无意识的恶意攻击。一种是故意的激惹。

其实还可以做一次深入的探讨,在我们心理学里边,有一个词叫“被动性攻击型人格障碍”。过去我讲爱情心理学的时候也讲过,比如说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打老婆的事件,外界评论都说李阳这个男人打老婆不是人,都会说一个大男人打女人干什么?可是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说,李阳是一个成功人士,他肯定会知道把老婆打一顿、打两顿或者打三顿,他老婆会出来说,告他的状,在媒体里说,他的生意和产业肯定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他不可能不懂这一点的。

按道理来讲,他忍一忍不就过去了吗,他应该会有很多方法去处理的,第一种方法就是:他把自己的老婆哄的服服帖帖的,这样的夫妻就恩爱了。第二种方法是耍奸猾,不是真的爱你,但是我哄你骗你,至少我不打你。第三种方法是我忍着你,我自己虽然忍着难受,但是我也不理你。其实还有四五种比打老婆更好的方法,他为什么不选择用呢?说明他自己的情商能力不高,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他遇到了一个高手,什么高手呢?也就是遇到了一个被动性攻击型人格的人。被动性攻击型人格是什么样的人呢?在人际交往当中有这样的一种人,他和你相处的时候,互动互动着你就愤怒了,你就发脾气了,你就想要摔东西,想要打人,他就会跑过来说,“哎,发生什么事了?我又没有做什么,你怎么这样子呀”。其实都是他做的,他把你惹毛,把你搞崩溃,然后他又一脸无辜地跑过来和你说他没有做什么。

这种人你要小心他,他就属于被动性攻击型人格。确实,人际关系当中有这样一种人,他扮演一个受害者,但实际上伤害他的人就是他惹毛的。比如说有的女人在婚姻中,她经常被丈夫家暴,丈夫打她一回打她两回,她就向别人诉苦,说自己如何如何可怜。

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你其实可以不跟这个人过了,对不对?你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方式呢?第一你可以跑,第二你可以回娘家,不跟他过了,第三你可以离婚,第四你可以自卫反击他。但是为什么你会一直延续一种模式,把他惹火了,让他来打你?打完之后呢,你又扮演一个受害者,下一次继续把他惹火打你。像不像媒体告状?

所以李阳碰到一个高手,就是他老婆是一个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我们今天,当然不是主要谈这个话题,我们是说他的类型排除。

有的人他跟你互动当中,他说:“哦,你怎么生气了,你为什么生气,你不要生气,我没有说行不行。”其实,你要怀疑这种人,有一个类型的人他是会喜欢把别人惹毛,然后又撇的很清,好像和他没有关系。

这种人你要小心他,你跟他在一起,你都不知道你已经受伤了。因为真正受伤的,就是我们说的“叫得响的狗不咬人,那咬人的狗都不叫”,对不对?那些在现实人际关系中愤怒的人、生气的人、发脾气的人,其实是可怜的。

为什么?因为他被别人攻击了,他才会愤怒,他才会发脾气。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在发脾气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光看他多么可恨,你要看看他身边的人多么可恨,他身边的人在做什么,这样子的。

就像小孩子,有时候爸爸、妈妈在那说:“哎呀,我的小孩,他怎么怎么样。”你不要沿着他的手指看向他的小孩,你要看他做了什么,对不对?就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像这样的小话题,其实背后是有大门道的,我们都可以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整体来说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他一开始不生气,被你这么一说“你不要生气哦”,他生气了。这背后就有这么多的道道,有这么多的可以分析的地方。不知道大家在这里面有没有受益。

游俊云昨天经历了我的一个经历,我在群里面有一个人说:“韦老师,你不要生气了。”俊云说:“我当时感觉他怎么能这样说?”感觉他不舒服,原来他把老师的格局起点拉低了,以为老师心里承受像他一样差。“他不是以为我像他一样差,而是比他差。所以我之前是没有生气,从那一刻我生气了”。

我今天的这两讲都是源于昨天跟这个人的互动而产生的体会。我就琢磨来琢磨去,我觉得这里面很多话题可以谈。

因为这个人他是08年就跟我学习,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也没有公开场合从来不认可我,不告诉别人我是他老师,但私下里面就是向我请教、学习,就是这样的。以前的话,我觉得你不认可我的全部,认可我一部分也无所谓,你学你的,我都忍着,我也觉得无所谓的。

但是最近我发现他不是要学东西的,是有点人品有问题,所以我昨天把他开除出我们的金牌合伙人队伍。这个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写在文章里面。

但是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我觉得从我身上经历的这一件事情,延伸出这两个小的话题,分享给大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