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

华杉

昨天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逐字解读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队和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得不认真研究的。

所以,要分析敌对双方的五个基本因素,来判断敌对双方的优劣条件,才好弄清战争胜负的情况和形势。这些主要条件有五点:第一个是,道,二天时,三地利,四将帅,五法制。

第一个道,说的是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就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敢违抗;

第二个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季节情况;

第三个地利,是讲高山洼地、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军事上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

第四个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素质条件;

第五个法制,是讲部队的组织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吏的职责,粮道和军需军械的管理等,这些管理方面的情况和制度能否严格执行。

只要属于这五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只要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打胜仗,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所以,要把敌对双方上面五个方面的情况,整体上进行充分地计算、比较,来探索弄清战争胜负的情势。

要看的条件是:

哪一方君主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

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

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

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

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

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

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败了。

如果能听从我的计谋,运用它去指挥作战,一定能胜利,那么就保存这些计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虽用我指挥作战,也一定会失败,那我就告辞而去。

计算双方的利害条件,使这个意见被采纳,然后就造成了有利的态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势”,就是利用有利的条件,而机动地进行行动。

指挥军队,是充满了各种诡诈欺骗的行为的。

所以,能打,要装作不能打。

要打,反而装做不要打。

军队要向近处运兵,要装作军队向远处去的样子。

而要向远处去,就装作军队要向近处去的模样。

用小利益去引诱敌人,迫使敌人出现混乱,然后才好攻取它。

如果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

如果敌人兵力明显处于优势,就要避免和它决战。

先激怒敌人,才能扰乱他的行动。

用卑微的姿态向敌人示弱,让敌人骄傲起来。

如果敌人休整得好,要设法使他们疲劳。

如果敌人内部和睦,要想办法离间他们。

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攻击它,做出乎敌人意料之外的行动。

这些是军事家取胜的奥妙,不能事先规定好,照着去执行,只能随机应变。

凡是未开战之前预计可以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还没有开战之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计算出来,条件充分的就能胜利,不充分的就不能胜利,更何况丝毫没有胜利条件的呢?

我们根据这些条件来做判断,胜败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始计篇课程

02 始计篇:“计”是最早的SWOT分析

03 始计篇:诡计,就是引诱对方犯错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