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历史很有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已经有两三天了,一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大明帝国的种种,像一幕幕历史剧呈现在眼前,一如最早听说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老师如是说: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

听过最多的关于帝王的描写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读完这本书后,就改写成了“唐宗宋祖明洪武,秦皇汉武清圣祖。”就像亦无欢讲书是说过的,朱元璋的厉害之处在于以平民之身开创大明帝国,奠定其后数百年之基业,所以,起初读洪武大帝这部分的时候,是最吸引我的一部分,也是吸引我读完这本书的关键。

在书中朱元璋是这样评价张士诚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事情的发展确实如朱元璋所料,在与陈友谅对战的过程中,张士诚确实存兵未动,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唇亡齿寒的道理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引人深思。当朱元璋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只剩下大元帝国这一个敌人的时候,回首想到当年明月的那句“如此之见识,此人不取天下,何人可取?”这句评价的高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朱元璋试不同于秦始皇、唐高祖、宋太祖等开国帝王,秦始皇是秦庄襄王之子,唐高祖李渊出身北魏贵族,袭封唐国公,宋太祖也是执掌禁军的军事家,他们这些都是站在一定高度上,看透了所谓的门阀世家,朝代更迭,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也有那个视角和层次。所以,其实对于以上这几位开国皇帝,就他们本人而言,确实是有能力,有胆量,也有勇气,但是他们还是有基础的,有背景的。

但是,朱元璋有什么?他是在失去了父母亲人之后,孤身一人在尝尽了世间冷暖,徘徊在生死边缘许久之后,放下了心中的恐惧,才被迫走向起义革命的道路的。正如书中所言: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路,才是真正的勇气。在这里,当年明月是把朱元璋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先为人,后成神。所以这一部分让我看到的是一个人处在强者如云的乱世年代里,一步步成长的过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屌丝的逆袭之路。

都说以史为鉴,很多时候,我们看历史,都会因为其枯燥的语言而难以耕读,但是明朝那些事儿,能够脱颖而出,我想就是因为它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魅力。

书中写到朱棣攻打济南,守城的铁铉无奈之下只做了十几张大牌子,上面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挂在城墙四周用来震慑朱棣的军队,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城上的铁铉得意洋洋,敲打着那些昨天可能还是山中林木的所谓神牌,以挑衅的眼光看着下面的朱棣,就差喊出“向我开炮”这样的豪言壮语,那意思似乎是说:有种你就开炮啊! 记得当时就笑出了声,画面感十足,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铁铉还是朱棣的表情,想必都深深的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所以当时就做了一个笔记:历史是呆板的,但也是有趣的,关键看怎么解读。

整本书读完,不管是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崇祯等数十位帝王,还是高拱、张居正、徐阶、严嵩、夏言等数十位阁老,也或者王阳明、戚继光、于谦、李成梁、袁崇焕等众多将军,还有那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曹化淳等掌权宦官,这些都是在历史中留下重重一笔的大人物,他们的故事在后来的史书中一直是重点关注对象,但是还会看到那些如张子明、李实、沈惟敬、汪文言这样的以一己之力坚守本心的小人物,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让历史的车轮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直都在想,历史终究是由身在历史中的人书写而成的,不管在当时是位尊权重,也或者人轻言微,但是都会在历史中留下属于他应有的面孔。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环境及人物的心理,也正是因为这种方式,在读书过程中,不会觉得枯燥,会因为其幽默的文笔哈哈大笑,也会因为其生动的场景感同身受,更有一瞬间会去思考,如果我处在那个位置,会如何处理?可能这就是这本书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吧。

历史很有趣,希望你去读读这本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