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中如何实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 科研成果交流会

在农村中如何实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 科研成果交流会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1
四、研究效果

(一)师生特长培养的意识大幅度提高

通过近3年的课题研究工作,逐渐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了浓厚的兴趣特长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的意识浓厚,广大教师对兴趣特长教育工作有了普遍的认识。如2009年9月开学初就有数位教师与课题组交流了开设兴趣辅导小组的意向,刘婕老师开设了吉他兴趣培训班,从校外聘请义务辅导教师一名,有近20位学生参加了辅导活动,人手一琴。每把琴180余元,全部为学生自费,可见兴趣特长的教育问题已经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密切关注与有力的支持。

(二)课题组成果累累,课题组成员得到了很好的专业发展

通过进三年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上下一致努力,在课题研究、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下表)。通过统计比对课题实施的2007年、2008年课题成果我们可以发现:2007年课题成果11项,2008年21项、2009年(截止到09年9月)13项,三年课题研究迈出三大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有责任感,有发展意识,有发展的行为,推动了大家职业发展。

2007—2009.5课题成果一览表:略。

(三)学生获奖喜报频传

特长发展环境的营造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尤其是有特长或特长发展潜质的学生,通过比对07——09年我校特长生教育的成果来看,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特长生成果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08年学生成果数是07年的3倍,09年上半年学生成果是07年全年的2倍多。学生的成绩是广大课题组成员、各位辅导教师以及全校教职员工辛勤努力和呵护的结果。

2007——2009学校学生特长发展成果统计一览表:略。

(三)学校更具吸引力,学生辍学率有所下降

通过统计2006——2008年我校学生辍学情况(如下表),我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学校兴趣特长发展环境营造过程的推进,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已经有大幅的增加。由于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从单一的学科学习转变为学科学习与兴趣特长发展交叉进行的复式结构,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眷恋感;兴趣特长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成就感。所以兴趣特长教育环境的营造是一种解决现今学生高辍学率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三年学校辍学率统计表:略。

五、研究结论:

1、兴趣特长辅导小组是开展学生特长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教育组织形式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共组,课题组一致认为“兴趣特长辅导小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园学生特长教育方式。从特长教育的方式上来看这种方式比校内特长组织方式更灵活,运作起来能方便,更能激发师生双发的教育积极性。

(1)兴趣辅导小组的申报

兴趣小组的申报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辅导小组的申报工作,另一个方面是学生参加兴趣特长辅导小组的申报工作。兴趣辅导小组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原则。教师开展不开展兴趣辅导小组工作自愿,教师开展哪些方面的辅导工作自愿;学生参加不参加兴趣培训活动自愿,参加何种兴趣活动自愿。这种以自愿为主的活动基本组织原则,有效地保证了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自由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双方的积极性,能使活动的双发能够是活动的双发在活动中达到共赢的理想状态。用象棋兴趣辅导小组郭公水老师的话说:“和学生一起研究象棋,比网上下棋更真实,更有趣,更有挑战性。这样的活动我能做好!”

(2)活动过程要形成良性的循环模式,避免一刀切

由于初中学生心理还未完全发展,表现在兴趣方面即容易发生转移,也对自我兴趣特长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发挥辅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选拔;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申请或学生活动的表现,随时增加与减少活动学生。学生也可以根据活动的情况,确定变换活动的小组。这样灵活的组织办法,看似繁复实际上正符合学生兴趣特长的实际发展情况,反而“一刀切”的方法却容易丧失学生特长发展的良机。活动开展以来有53人次学生作出了调整活动小组的操作,只有6例学生推出兴趣辅导工作。

(3)制定课题实施制度,规范课题实施活动是关键

由于兴趣特长辅导工作的是一项开创性的教学活动,所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活动实施过程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活动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辅导的效果和氛围的营造。课题实施中课题组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了兴趣小组管理要求、兴趣辅导活动学生管理办法、兴趣辅导活动过程监管办法、兴趣辅导工作安全预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方法,从辅导工作的内容准备要求、过程组织方法、纪录要求、检查评比办法等诸多方面对活动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的规范。要求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学有一技之长。每次上课或各项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准备、有效组织;活动过程中应严格管理;结束后,要认真记好活动记录。

(4)做好活动检查监管工作是活动良性开展的有效保障

兴趣特长辅导活动一旦开展就成为学校中一项日常的教育活动内容,次数频繁,人员众多。这要求必须要有一套及时的监管办法,以随时监管活动开展情况,纠正活动中不和谐、不规范的行为发生。为此课题组组成检查监管小组,小组由杨永利、张林涛、王培周三位课题组成员担任,进行了检查分工如下:检查时间、重点、工作要求等,表略。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实施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方法,主要如下表:表略。

(5)几个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兴趣特长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教育主管方的认同与参与,这是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与有利的保证;其次是一定要做好特长培养活动的信息透明化管理,积极引导辅导教师做好特长发展与学科学习的协调工作;再次是一定要加强及时的过程管理工作,向过程要质量;最后是特长教育的基础一定是兴趣培养工作,所以特长培养一定要兼顾兴趣的培养。

2、丰富的课余活动是营造学生特长发展环境的有力举措

学生特长发展的环境创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开展丰富的课余兴趣特长的展评活动。如果把学生特长发展环境必作一个人的化,那么特长培养团队建设与课外特长展评工作无疑就是这个“人”的两条腿。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特长发展团队给予学生的是基础素养的训练,而课余特长展评活动给予学生的是成果展示的机会与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课外特长展评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特长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三年以来,课题组共组织或参与组织了近19次与学生兴趣特长有关的课余展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校园特长发展环境的创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课余展评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比如在铜山县2009年科技文化艺术节上我们遇到了铜山县职业教育中心08级学生张浩同学。该同学就是2008年校园十佳歌手,用该同学的话说:是十佳歌手的评选活动,使他认识到了自身的特长,增强了唱歌的信心;有了初中的历练,现在再多的人也不会怯场。在如2009年初三(5)班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了刻纸后,急切要求任课教师为该班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如下图。尽管学生的作品算不上多精致专业,但是从中透露出的特长展示的急切心情是多么地令人感动。我校美术组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种学习心态,积极在教学中开展作业展评活动,实现了“有教有学,有学有展”的良好的激励性的教学模式。用美术老师的话来说:这样以来,课堂容易组织了,学生听话了,积极性更高了。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实施和推广

(1)举办课题研究成果展,积极宣传课题研究成果,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科学习兴趣和特长问题的关注,提高教师课堂授课的趣味性与艺术性,期望对我校学科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相关课题组成员就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问题展开后续研究,并积极梳理研究成果,书写相关论文,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2)在争取校领导的支持下继续开展以“拓展兴趣、培养特长”为目的的兴趣辅导小组工作。加强对兴趣小组的管理和引导,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主的“自由选择权”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以教师“规范授课”为目的的课程管理力度。通过持续而有效的小组兴趣辅导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学校的文化软环境的建设,继而推动学校特色的巩固。

(3)利用校印刷室复印装订课题组校本教材,为后续的兴趣特长辅导小组体统基本的实施材料。

(4)利用学校网站开辟专门的空间,宣传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可喜的成绩。虽然研究结束了,也得出了结论,但因为时间、精力、能力等各方面所限,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如下:

1、受到研究人员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时空的局限,研究成果只能形成本土化的组织管理经验。

2、特长培养工作得到广大教师的接受,但是由于宣传或实施的问题,目前培养的主体从文化成绩上看主要面向中等生和后进生,特长教育的重点主要还是局限在学生课余方面,几乎未涉及学科学习方面。所以还要在辅导内容的设置,特别是辅导质量的提高上还需要再做足文章。

3、目前兴趣特长培养的参与者主要是学校、教师、学生,还缺乏家长这一教育因素的有效融合。

4、由于受到资金的制约,课题组编写的《蛋雕》、《摄影》等校本教材只能在师生中传阅,不能交付印刷,影响了成果的推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