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护国宝偷天换日,他才是近现代最大的收藏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30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民国的乱世之中,不仅人命贱如草芥,就连国宝也无法自保。总有一些铮铮铁骨的中国人,愿意舍命去保护国家的珍宝。他就是叶恭绰。

叶恭绰

在20世纪中国名人中,叶恭绰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涉足领域极其广泛,如政界、教育界、佛教界、书画界、收藏界以及文章、诗词、考古、文字等等,他既是杂家,更是大家。

如果用时间段来划分,他的一生大致可划分二个阶段,一是前半生(上世纪30年代之前)主要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和教育事业,推翻满清政府,彪炳史册;二是后半生弃政从事文化和艺术事业,成就非凡,影响广泛。可以说,前半生对革命事业有大功,后半生对文化艺术有大成。

叶恭绰在收藏上最为世人称道的一件事,就是收藏和保护毛公鼎,没有让它流出国门。

“晚清四大国宝”之一毛公鼎

毛公鼎,铸造于西周晚期,为毛公所铸,因此名为“毛公鼎”。在清代道光年间,毛公鼎被发掘于陕西岐山县,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造型质朴稳重,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鼎内刻了五百字的铭文,是毛公向周宣王进言的记录,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对研究西周的历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毛公鼎铭文拓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叶恭绰准备避难香港,临行前,秘密将珍藏的七箱文物寄存在公共租界英商美艺公司仓库,其中一箱就是毛公鼎。此时,由于国破民穷,中国的众多国宝都遭到了洋人的觊觎,毛公鼎也不例外。

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时的叶恭绰,日本军方想尽了办法打听宝鼎的下落,却数次无功而返。日本人声称:“就是把上海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出宝鼎”。叶恭绰忧心不已,此时此刻,他想到只有一个人最值得信任,那就是他的侄子,叶公超。

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

叶公超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的外交部长。叶恭绰嘱咐叶公超:“美国人和日本人两次出高价购买毛公鼎,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我把毛公鼎托付给你,不得变卖,不得典质,更不能让它出国。有朝一日,可以献给国家。”

却不料,日本人早已得到了消息,知道了叶恭绰就是那个匿名买走毛公鼎的人。叶公超作为他的亲属,自然也被日本人盯上了。

毛公鼎内刻铭文

叶公超风尘仆仆赶到上海,就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了。宝鼎被日本人觊觎,侄儿又被日本人扣押,令叶恭绰更是心急如焚。

正当叶恭绰六神无主之刻,一位能工巧匠帮助了他。这位工匠帮助叶恭绰伪造了一个假鼎,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叶家把这个假的宝鼎送给了日本人,总算是暂时骗过了日本人。1941年,叶公超历尽艰险将毛公鼎偷运到香港。宝鼎的安危暂时得到了保障。

抗战时期的文物转移

后来,叶恭绰际遇并不好,长年漂泊迁徙使他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顿。再加上他身患重病,一家人的生活无以为继。万般无奈之下,叶恭绰转卖给商人陈友仁,并与陈友仁约定好,先将宝鼎卖给陈友仁,等到抗战胜利后再由他献给国家。抗战胜利后,陈友仁信守诺言,把毛公鼎上交给国民政府,才有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毛公鼎。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毛公鼎”

多个领域成就卓著,既是杂家,更是大家,所以,收藏他的作品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他的作品总体价格还是偏低,后市应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叶恭绰的竹子,由元溯宋,郁为规范,力避清人画竹犷率佻纤之病,作品属于雅俗共赏一类,另外,叶老与孙中山、蔡元培、张大千、吴湖帆等民国政要、学者和艺术家来往信件及合作的书画都是值得藏家重点关注的,有的还具有很高文献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