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芙的个人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从有思维开始,大概是五岁吧。每天想要弄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喜鹊的窝里究竟是什么样子,也会有家具有床还有锅碗瓢勺吗?小时候感觉喜鹊的窝很高,于是就缠着小舅舅教我爬树,希望能练出爬树的本领到树上去看个明白。
可是,我从小体质弱,最多只能爬到一米高的位置,再也爬不高了。每天看着喜鹊自由进出树上的鸟窝,想象爬上树看到喜鹊家里有小小的桌椅板凳的情形,想到自己的爬树本领根本没有指望,于是生出一个新的想法,有一天自己能长出一对翅膀,轻松地飞上树梢。
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我和弟弟跟着母亲几乎过着单亲生活长大。我们经常受到有父亲在家的孩子的欺负和打骂,连同母亲也会和我们一起受气,所以,我们很少和同龄的孩子交往。但是,这样相对弱势的生活却给了我一对善于梦想的翅膀。我曾经梦想过有很多身着华衣彩裙的仙女落在我家门前,带着我飞上了天。
从五岁到十岁,对于能否长出翅膀这件事,我一直坚信不移。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把我的想法跟同学和小朋友交流,也从来没有想过问自己的母亲,更不敢想去问老师。我倒是没有害怕会被他们认为我的想法奇怪,而是我习惯了期盼,就像每年春节前夕,和母亲弟弟一起期盼在遥远的地方做民工的爸爸回家过春节一样,默默地,把所有信念藏在心底。
这个梦想直到四年级,看到自然课的课本里写着人类是千千万万个物种中的一种,即使长着翅膀的鸟类也是从翅膀上长着钩子的始祖鸟演化而来的。由此我得出结论,人类——我是不可能长出翅膀的。
可是我仍然相信喜鹊的窝里有家具和锅碗瓢勺,直到十二岁时,生产队的大院子里一棵老榆树被大家锯掉分光。我放学回来,看到榆树上的足有二百斤重的,由好几代喜鹊衔来的无数根细小的树枝垒成的窝被遗弃在一边。窝里有几个摔碎的蛋,一只小喜鹊从窝里掉出来,脑袋搭拉得很长,眼睛闭着,早已经死去。除此之外,窝底是一个很光洁的半圆,窝底精致地铺着鸟毛和干鸟粪粘结成的毡子。终于能看清喜鹊的家,它们不能像人类一样生活,不能拥有人类使用的家具。
来了一个驼背的妇女,后面跟着她的傻儿子,他们拿着麻绳,把喜鹊的家系好,合力往他们的家的方向托去,驼背妇女像是自言自语:这二百来斤的树枝能烧好几天呢,他们拖着喜鹊的家和那几只蛋走远,地上留下一长串灰土痕迹。
那一长串灰土痕迹,和那渐渐远去的鸟巢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从中学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学习,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兴趣吗?学习山水绘画和现代服装设计,想要做死后成名的国画家或者做一名驰骋T台的服装设计师;去电影学院学习编导,想干写小说的作家或者影视编剧;到北大学习心理学,想更好地干上影视编剧。但从来没有想过要跟童话结下缘分。
直到一些外来童话作品在中国掀起狂涛巨浪!我终于明白,所有的努力跋涉,都是为了一件事!
外国文化的侵入,当然是优秀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包括我也很欢迎。可是,我一直问自己一句话:我们中国的童话写作作家都干什么去了?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在哪?可能生于70年代的人有种天然的使命感,我想我们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但我还是没有想到童话写作,因为我擅长写成人文学,而且童话作家在我们这个社会文坛里并不被看好。
时代发展到今天,童话创作被才高文丰的大作家们冷落。我们的孩子更多的时候还在看几十年前或者一百年几百年前的作品。什么样的童话才能符合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审美观和欣赏习惯?社会进入图片时代,我们的作品是坚守自己的平面媒体的阵地,还是采用新的写作方法,试图跟图片媒体联姻,产生具有生命力的后续产品,更好地帮助我们的文字创作。什么样的文体和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才能真正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儿童是特定文学的欣赏主体,但不是购买主体。什么样的作品既符合儿童又能让具有购买力的成人喜欢?作品中应该贯穿什么样的主旨?除了爱情、死亡和生存这几大主题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这个显示的世界里需要什么样的主题?人文的关怀、默默的爱护和理解。对于爱的执着,深灰交往中的诚信,亲情的付出友情的维护……
物资相对丰富,我们缺少了什么,生活节奏加快,我们的匆匆脚步里丢掉了什么?每颗心灵在突然加快的节奏和日渐冷漠的人际关系中是否有所迷失?我和所有人一样需要亲情的关怀、和友情的爱和理解,甚至来自陌生人的帮助和给予。这个世界里的人们需要爱,需要合乎,需要有空间和缝隙喘息和停留,因为再快的节奏也应该有缓解的时候,再累的脚步也应该少作驻足。
有很多人的写作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发泄的需要而写,不研究不关心读者需要什么,爱好什么,我写出什么读者们就要接受什么,至于是否被接受和作品是否收到欢迎那就不是写作者的事了。而越来越多的作者首先研究社会,这个社会需要什么,缺少什么,什么才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什么样的主题才会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什么样的内容能在读者受众中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像核爆炸那样波及深远。当然,越深远持久的影响对写作者提出越高的要求。
带着这样那样的思考和疑虑,有半年时间,我几乎未敢动笔,文学是汪洋大海,看不到对岸,越往中间走越深不可测,也打算从此洗手不干了。
去年非典,我独自在北京,不敢回家也不敢去任何地方,就自己开车去了青岛,一路车辆稀少。车速过快的情况下,很多小虫子纷纷撞死在挡风玻璃上,于是减慢车速停在紧急停车线内,忍不住哭了,我能为它们做点什么呢?有谁能知道它们的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呢?它们累了痛了,失去亲人朋友了会怎么样?
汽车撞碎了虫子的生命,也撞痛了我的心灵,并且长时间经受被撞的痛苦折磨。这种感觉渐渐地在我心中拧成死结,所有对生活和情感的欲望都难以逾越。
时隔半年,到天津实习,终于有时间有空隙,带着赎罪的心情为那些虫子写一些祭奠性的文章。生活在高速公路边的无数弱小的生命,因为我们人类大活动影响了它们的生活。但它们默默忍受亲人朋友的离散,没有对我们人类提出半点要求和非难。也许它们有抱怨与诘难,但我们不知道。
决定了写什么,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何写的问题。在电影学院学习期间,老师讲过,写作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
怎么写?
恰巧我在北大学习心理学,很自然地把在此期间学习到的只是应用到写作中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想要写给什么样的读者看,就先研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特定年龄断的他们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如何做才能真正被他们接受?
我一直在探索能够写出适合亚洲人的童话作品,西方的东西是好,但还是有外来的感觉,生涩的名字,欧化的语言,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不同于东方人的价值观等等。我们是看着很多优秀的动画片长大的一代,有着西方的幽默,丰富的想象,也接受中国古老文化的熏陶,有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和幽默方式。继承了亚洲人聪明、内敛、机智、宽容等很多特质……
过去十几年的学习,对于我创作这个系列和未来很多童话都起着功不可没的奠基作用。绘画专业所包含的色彩和造型能力,能够演化到文字里去,在文字和插图中都能表现出来,用色彩和色调营造气氛烘托卡通人物的境遇和心境在电影学院获得的影视编剧知识,帮助我使用镜头化的语言叙说故事,便于读者直接阅读和更加便捷地运用到未来的动画片拍摄中去。北大的心理学知识更是所有卡通言行举止的根源,一件突发事件在表现各个卡通的心理活动和表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使我更加科学地分析所有动作的心理根源。分别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别,找到卡通形象背后深藏的性格、人格、价值观和环境生活对它们处事原则的影响使卡通形象的性格更具体,更具合理性。
在写作过程中,采用极具叙说性口语性文字表达方式,使文字的表现力更丰富直接,符合现代人图片时代的阅读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