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3-17
陈鹤琴。
活的教育学"是由陈鹤琴在1940年提出的。陈鹤琴与陶行知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共同接受杜威教育思想影响。回国后,同为南高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们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改造中国教育。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了“活教育”理论。“活教育”是针对“死教育”提出的。“死教育”使学生只知道背死书,记死知识,形成了陶行知批判的“伪知识”。陈鹤琴提出把“死教育”变为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活教育”,提出了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等,在幼儿教育中实践。1947年,陈鹤琴以英文发表《活教育》,把活教育的目的定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1948年,又发表《活教育目的论》,丰富了活教育的目的,把其定位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陈鹤琴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这一理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而非仅仅依赖于书本知识。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国近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国幼教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1892年3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1906年进入杭州蕙兰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14年,从清华学堂毕业后获公费留学资格,赴美留学。在赴美留学期间,陈鹤琴先后就读于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受教于杜威,师从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1918年获教育社会学硕士学位。1919年夏回国,受聘于南高师任教授,后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1923年,陈鹤琴为了更深入研究幼儿教育,创建了南京鼓楼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基地。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2年,担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担任南京师范学院首任院长(1952—1958年)。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幼教系为基础,整合全国多个高校的儿童教育和儿童福利专业,建立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系——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