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2《想见你》:十七岁的陈韵如,其实我的青春也曾如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2019年一部《想见你》彻底火了,穿梭不同的时空去见想见的人这种题材,在豆瓣上获得了9.2如此高的评分。

在我还没有真正开始看的时候,打开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力推这部剧,都说这是一部越看越上瘾的电视剧。可真是“未看其剧已听其事”。

2019年的黄雨萱通过一部随身听平行时空来到了1998年,开朗自信的黄雨萱变成了敏感孤僻的陈韵如,

而李子维慢慢喜欢上开朗自信的黄雨萱,后来陈韵如夺回自己身体小心翼翼地扮演着黄雨萱,大胆地表现和接受李子维的喜欢。

当李子维得知陈韵如假装黄雨萱的时候,对陈韵如说了那句:”我拜托你,能不能不要再用黄雨萱的表情看我”压倒了陈韵如最后的希望稻草。

陈韵如在想要自杀前,她大声问莫俊杰:为什么都这么努力了,你们还是不喜欢我。

剧外的观众一片哗然,一条条评论都是黑陈韵如。随着剧情的推进,大家一开始认为陈韵如自私,后来却觉得陈韵如可怜。

十七岁的陈韵如,不被家人重视和爱护,在学校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小心翼翼地包裹着自己,不善言辞自卑到骨子里。

有一些人的青春就是这样,其实并不明媚,总是藏着很多难以言喻的孤独。

我们在青春里,总会有一种期待,或许不一定与爱情有关,但肯定是与爱有关。

陈韵如的爸爸妈妈闹离婚的时候,她渴望他们能够选择她。但他们却在为谁选择弟弟而争吵,至始至终没有提过陈韵如。

敏感又自卑的陈韵如觉得自己是一个没人爱的孩子,她的内心防线已经被击溃。

在《会痛的十七岁》里,杨天真的父亲为了让自己升职,放弃了女儿报送清华的机会。

杨天真开始变得叛逆脾气暴躁,于是他的父亲将她送到了一间特训学校。

这间同学之间霸凌,教官暴打是常态的不正规学校,杨天真的父亲还认为她吃不了苦。

杨天真家人的缺乏正确的教导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这才是导致杨天真从一个优等生变成了一个叛逆无比的孩子真正的原因。

家庭里矛盾的出现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杨天真和她的父母们都有错。

如果杨天真父母有尝试理解过杨天真,杨天真也认真平和地和她父母沟通,他们之间也不会出现如此大的裂痕。

而陈韵如不也是吗?当黄雨萱进到陈韵如的身体之后才发现,原来妈妈不是想要弟弟而放弃她,而是想她过上更好的生活,弟弟欺负她只是想姐姐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重视。

陈韵如从没有对母亲大声说过一句话,对弟弟也是言听计从。即使陈韵如很不喜欢妈妈每天喝醉酒躺在沙发上的样子,很讨厌弟弟每天都要她叫起床早餐还要买多一份,但陈韵如从来都不说,只会憋在心里。

但是在青春这个不太懂事的年纪里,始终有着这样一些人,他们并不懂得怎么向家人索求爱和保护。

或许有些人的青春像黄雨萱一样充满阳光和绚烂,家人疼爱朋友陪伴,开心和难过都会有人顾及着情绪。

但也有一些人的青春像陈韵如一样暗淡无光,却也想努力地去追寻光。

对陈韵如来说,李子维就是那束光,他照亮了陈韵如的整个世界。

不够重视她的原生家庭环境、一路独自一人成长的过程和藏在心里很久很久的心事都是造成陈韵如的自卑和敏感的原因。

这样默默无闻的陈韵如,很像曾经被孤立过的他们。

在我们读书生涯中,一定会有一个像陈韵如的女生,被同学们孤立,被老师们责备,被其他人忽视。

因为这样的女生,不喜欢笑不会说好听的话不会交朋友。性格太怪,人太孤僻。

这样的女生不符合我们大众的要求和想象,所以这样的女生是讨不了糖吃的。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被称作“外星人”。

所谓的“外星人”也可以说是孤独的人,因为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很多事都不能被别人理解。

编剧简奇峯说,“在我们的人格养成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社会认可的无形样本形象。比如说你必须乐观、善于跟别人沟通,好像你必须成为大家希望中的自己。

陈韵如就是这类“外星人”,大家都深深喜欢着黄雨萱,还劝说不要再做回以前的陈韵如了。

但是陈韵如还是陈韵如啊,勉强去扮演别人终究只是别人。

就像李子维始终喜欢的,都是黄雨萱。

有一些人,她可能看起来就是“外星人”,她不乐观不善于沟通,胆小又敏感。

但是在这类人中,一定会有接纳他们的圈子和人们。陈韵如以为自己不被重视,但是莫俊杰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她。

他说,也许在别人眼中过去的陈韵如可能和正常女生有一些不一样,但是不代表她不好,不代表她就是错的。

这样“特别的人”心里,是十分渴望能有一个人懂她的。

在所有人都觉得性格孤僻总是独自行走的陈韵如很讨厌的时候,莫俊杰却喜欢上了这样的陈韵如。

所以这些人看似不融合大家的世界里,其实他们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待的圈子而已。

孤独和悲伤很容易被放大,被人的关心与呵护都被视而不见。

但相比于孤独和悲伤被放大,没有办法去改变选择更让人揪心。

读高中时的一个朋友,在紧张不已的高三备考过程中,她的父亲却让她读完高中就不要继续念书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我劝她和自己的父亲好好商量,说不定一番沟通过后就改变决定了呢?

她摇摇头,父亲说女孩以后要嫁出去的,不用读那么多书。

我苦笑着摇摇头说,你的父亲这样想,你不应该这样想,念书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无论以后我们是否选择为人妻为人母,获取更多的知识应该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你应该倔强大胆一点。

“他不会给钱我念书的”,她低着头改错题,眼里已经湿润了,我心里苦涩又无奈。

有很多事是我们没有办法和有能力去解决的,温和顺从的人心里也有着很大的反抗与不满。

因为有些事情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既选择不了也改变不了,所以选择了顺从而已。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是积极性的,但也可以是毁灭性的。

陈韵如最想的就是考上大学之后,就搬出去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陈韵如在父母闹离婚的时候,却没能力做出选择和谁一起生活。

因为她都没有被选择。

后来过了几年,我如愿过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而朋友她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经济实力。

再一次点开她的朋友圈,看到她四处旅游的风景照和不断激励自己工作奋进的话语。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就在心里感叹了。时间真的很有魔力,让一个人慢慢成长,变得独立又勇敢。

她朋友圈有一句话让我挺深刻的: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但我选择过自己的人生。

成熟开朗工作能力强的黄雨萱就像是长大后的我们,独立勇敢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爱着自己喜欢的人。

可我们从自卑敏感的青春时代到成为黄雨萱这种独立自信有能力的人的过程中,需要花很多年去慢慢成长。

我们在青春里也像陈韵如一样,遇到过光芒般闪亮的人。

因为喜欢这个人,所以才觉得这个人会发光。

但就是这样,自己便有了追随光的动力。

有的人会偷偷放在心里,也有的人会勇敢说出来。

年少时不太懂什么叫爱情,只是脸会莫名其妙地红嘴角会不知不觉地上扬。

有个人和我说过,最单纯最美好的爱情是在青春的读书时代。

我们会因为他穿了一件好看的衬衣喜欢他,会因为在阳光下他笑的时候很灿烂而喜欢他,会因为他在打篮球时扣球的姿势太帅而喜欢他。

在青春里,我们的喜欢单纯而美好。当我们过了这个年纪,已经很难再这么单纯去喜欢一个人了。

如果陈韵如没有遇到太阳般灿烂的李子维,我想她本可以忍受孤独。既然喜欢上了一束光,那便追光而去。

当喜欢上一个人之后,那个人就成了我们的软肋。即使是最黯淡的星,也要发着微弱的光,让他看见。

我知道,现在只是追光而去。但是我相信,我也会成为那束闪闪发亮的光。

看完这部剧,轻轻地合起电脑,脑海里想起了很多事情。17岁的陈韵如,像极了我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