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后,浅析赵构是如何坐稳南宋开国皇帝之位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18

一、大元帅府

早在靖康元年十二月,康王赵构便在相州开元帅府,大元帅府所聚之兵有官兵、民兵义士及盗匪约八万之众,是南宋立国之根基。

康王即位之后,金人再次兴兵南下,南宋朝廷随赵构往南转移,在整个建炎年间,赵构在哪,朝廷便在哪,行在并无定所。而防御金人的任务主要由地方将帅、勤王之兵以及大元帅府派出的官员担当。

正因为如此,南宋初期的将领都在战争中得到了历练与洗礼,他们拥有保住朝廷的责任,加上民族主义盛行,他们以此为号召,起兵勤王,使得他们的军员在战争中一步步壮大起来。

在战争初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李纲提出了最早的重建计划,就是仿唐藩镇制,首先承认河北、河东等前线地区的军事首领的独立地位,待稳固政权与疆域之后,再行收编藩镇之权,以实现重建。但这一计划很快便因李纲的被罢而被撤销。

应该说,在这一时期,大元帅府对于赵构坐稳皇位提供了保证。一来,大元帅府有几万兵力,有诸多将领;二来,大元帅府有一群忠心的文官。

二、培植势力

因为南宋刚刚成立,归属于朝廷的职业军事将领有限,为保护南宋中央的安全,高宗不得不重用这些低级的名不见经传的将领,其中就有最早的几大帅雏形,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王渊、苗傅等都受到了重用,成立御营司,所有的勤王部队都统归御营司管理。

随着宋金大战的慢慢展开,几大帅在战场中脱颖而出,苗刘兵变时,诸大将率兵勤王,兵变失败后,南宋王朝失去了四名专业的军事将领:王渊、苗傅、刘正彦、吴湛,使得统归在御营司编制下的将领锐减。从建炎三年开始,南宋中央只能完全倚重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武将及诸多儒帅:杜充、吕颐浩、张浚等。

建炎三四年间,高宗在金人的追击下,渡江南下,最终逃往海上,保卫陆地的责任,全在地方武装和诸将手上,诸将正好趁此时机壮大兵力,幸得蜂拥而起的地方武力保护,南宋朝廷才得以保全。

三、伪齐政权的缓冲

建炎四年,金立刘豫为伪齐皇帝,从此金取消了直接对南宋正面进攻,刘豫的伪齐成为宋金之间的藩篱,缓冲地带。正因为有了这一缓冲地带的存在,才使得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得到初步稳定,南宋中央免去了颠沛流离,可以说,伪齐的建立对南宋的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伪齐建立之后,刘豫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在境内大发签军,不敢轻易向宋开战。故在伪齐建立初期,双方一直处于和平状态,虽然局部地区的摩擦不止。但并不影响大局,由于金对宋的攻击亦采取了缓和形式,故宋朝得到立国以来最佳的发展时机,在当时的内忧日益剧烈的情况下,若金军继续攻击南宋,则南宋面临的形势将更加恶劣。从伪齐的建立到伪齐的灭亡,几年的时间中,金军再也不是攻宋的主力军,这为宋朝的稳固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为宋朝军事的重建创造了一个较好的条件。

有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宋廷的诸大将才能够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内部,诸大将南征北战,收编盗贼与溃兵,很快便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从最初的御营司到神武军,就是这一转变的最直接反应。

从绍兴元年到绍兴五年,李成、曹成、孔彦舟、范汝为、钟相、杨幺等叛乱皆被平定。这其中一批将领隐没(辛企宗、辛兴宗、王燮等),一批将领兴起(岳飞、杨沂中等),至绍兴五年,最终形成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吴玠、岳飞五大将的规模。而诸将之军队皆以姓氏为号,例如张家军、刘家军、韩家军等,因为中央禁旅单弱,无力与诸将相抗衡,故为应对家军势力强大这一现实,中央为了收兵权,将神武军编号改为行营护军。

行营护军体制确立之后,中央想方设法增加亲中央派将领的兵马,张俊与杨沂中就是其中二位将领。

四、收兵权

绍兴七年,中央将收兵权的对象选为抗命不遵的刘光世,虽然其所领淮西兵兵多将广,但基本上皆为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强。故在无其他大将与中央对抗的情况下,刘光世不敢率先向中央发难。其兵权被罢,是朝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收兵权举动,而且付诸实践。

刘光世被罢,引起了淮西兵变,引起朝野哗然,为免武将集体反抗,高宗罢免了张浚,以平息武将舆论。绍兴七年,金廷废了伪齐刘豫,金宋双方八年后再次直接接触,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不过,绍兴七八年,因金廷的政局动乱,主和派上台,宋金双方的关系以和平为主。并签订了第一次“绍兴和议”。

第一次“绍兴和议”的签订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宋廷高层缓慢收兵权的措施与举动,且冒着巨大的风险。本来宋金和平状态若一直维持下去,若干年后,诸将兵权便会缓慢归到中央名下。但是,绍兴九年,金廷再次出现变故,主战派上台。绍兴十年,金军南下,宋廷急忙派遣诸将在各防区迎战。

此战中,各家军表现英勇,接连收复失地,金军连连北撤。这说明,经过几年的发展,诸将收编之盗贼、溃卒等兵将,皆已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可与正规军相媲美。不过,中央担心诸将势力太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故而,急忙招诸将撤军。亲中央派的杨沂中、刘锜、张俊率先撤兵,韩世忠亦随即撤兵。在毫无援兵的情况下,岳家军也只能后撤。

绍兴十一年,金军再次南下,中央第一次自主调遣诸将兵马,以应对金军,并且组建了第一次大兵团作战,并且取得了“柘皋会战”的胜利。

在绍兴十年、十一年的几次大战中,中央的势力一步步渗透到家军体制内,提拔副贰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绍兴十一年,三大将被调离战区后,副贰皆受中央直接控制,实际上诸帅已经被架空,中央已经完成了收兵权举动。

第二次“绍兴和议”签订之后,宋高宗完全坐稳了皇位。

总结

第一: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是唯一一个逃过金人魔爪的皇子;

在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之后,赵构代表着北宋正统,其皇位有其先天的优越性。

第二:赵构所开大元帅府,乃宋钦宗授意成立,得到了皇帝的许可。

赵构是皇帝亲自指定的大元帅,故而北宋灭亡后,大元帅府的兵马名正言顺归赵构指挥。

第三:伪齐政权的建立,反而成了金宋之间的缓冲。

金人直接南下侵宋的频率减低了,南宋朝廷得以缓口气,开始平定境内的叛乱势力。一方面,稳定了内部政局,收降了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诸大将的军队得到扩充和锻炼,战斗力更强,再次面对金军时,不至于处于下风。稳固了南宋政局。

第四:赵构能坐稳皇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境内的诸将努力的结果。

在金军、伪齐军队轮番攻击下,南宋朝廷之所以仍屹立不倒,全赖于当时的大将:岳飞、韩世忠、吴玠等。军队实力,才是政权稳定的保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