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如果你能提早知道这8点,糖尿病是很有可能避免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血管、肾脏、心脏、眼及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功能衰退,甚至能够引起急危重证的发生,如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从而威胁生命。

既然糖尿病会给患者带来这么多严重的后果,那么寻求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就非常重要了,这些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8个方面:

糖尿病患者多食欲旺盛,但因胰岛素缺乏或功能减退,导致消化吸收的葡萄糖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能量,而在血液中蓄积循环,引起代谢紊乱,脏器功能受损,因此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轻体重。


不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kcal/d)的营养治疗;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因为酒精可诱发低血糖的发生。

目前提倡的饮食治疗模式是 合理膳食,即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模式 ,合理膳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20%。

此外Meta分析多个国家研究的43万人群,发现高畜肉摄入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20%,因此, 建议控制畜肉摄入量。

运动锻炼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 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 ,提升幸福感,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效果显著。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 规律运动8周以上 可将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降低0.66%; 坚持规律运动12~14年 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推荐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如每周运动 5d,每次3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的 体育 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运动项目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并定期评估,适时调整运动计划。

吸烟与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风险增加相关,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不当也是血糖忽高忽低的重要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药物选择不当: 目前降血糖药有10余种,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各不相同,如果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单独使用胰岛素促泌剂或者胰岛素,效果往往不佳;1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岛β细胞破坏,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仅口服用药治疗是无效的;

(2)药物剂量不合适: 患者使用药物剂量过小或过大,则会导致降血糖效果不佳或低血糖,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除了可能与药物剂量过小有关以外,也需警惕药物用量过大导致的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3)药物用法不正确: 不同的降糖药物,其用法也并非完全相同,如果患者不能正确地服用必定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比如磺脲类降糖药应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要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效果;而西格列汀、格列齐特为长效制剂,每日仅需服用一次。


临床上影响机体血糖代谢的药物非常多,常见的有糖皮质激素、速尿、氢氯噻嗪、苯妥英钠、利血平、阿司匹林、雌激素、异烟肼、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此类药物的使用。

感染、手术、烧伤、妊娠、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事件均可导致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了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患者经过规范地生活方式干预及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后血糖仍然控制不佳,此时应考虑存在合并一些胰腺外分泌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的可能,如胰腺炎、胰腺肿瘤、肢端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嗜络细胞瘤、甲亢、醛固酮瘤等。

另外,天气寒冷、情绪波动及睡眠不佳,也会通过增加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而引起血糖升高。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第一大国,平均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是糖尿病患者,该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因此如何做好糖尿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是目前一个重要的 社会 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