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课师生对话的有效实施策略_如何评价思想政治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5
  师生对话唯有通过相对有效的策略,方能真正达成师生对话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大量教学课例的观察,笔者以为,要使师生对话得以有效实施,在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话话题的处理及对话目标的处理等环节上必须有正确的策略。
  
  一、师生关系的处理策略
  
  有效的师生对话,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实施。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自觉地放下“架子”,放下“权威”的身份,体现师生地位平等,而且需要创设融洽的对话情境,并以此为基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 对话情境的创设策略
  和谐的师生关系存在于一定的对话情境之中。唯有创设适切的情境,师生对话方有可能向广度、深度延伸,进而提高对话的效率。而创设适切的对话�境,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利用故事创设对话情境。即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来融洽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对话的顺利展开。如利用“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引人“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为主题的师生对话,等等。
  (2)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对话情境。即主要利用影视镜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性认识,产生共鸣来融洽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对话的顺利展开。如播放奥巴马竞选获胜的视频,引入美国两党制为主题的师生对话,等等。
  (3)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创设对话情境。即组织小型戏剧表演活动,增强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来融洽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对话的顺利展开。如以家庭成员讨论投资方案的小品剧形式,引入家庭投资理财为主题的师生对话,等等。
  2 师生距离的拉近策略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意味着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意味着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坦减相交、彼此接纳,需要教师在对话准备阶段、对话实施阶段及对巩周阶段实施正确的操作策略。
  (1)对话准备阶段的拉近策略。即事先进行的对话设计方案,它要求政治教师将教材资源与学生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做到既要掌握教材的精粹和编者的意图,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年龄特点、个性心理、原有的知识基础等。
  (2)对话实施阶段的拉近策略。师生对话的有效实施,特别要求学生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并能与教师的观点实现碰撞。因此,操作时可采取下述措施:首先,依据教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层层设问,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不断对话、不断思考中将所学的内容深化、完善。其次,教师在对话过程中信任学生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干涉学生的学习。再次,努力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平时建立一些言语活动型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中锻炼听、说、问的胆量与技巧;个别辅导活动,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学生辅导学生等。
  (3)对话巩固阶段的拉近策略。教学成果的巩固,作业尤其是书面作业是最佳的方法。但在师生对话中,则需要教师组织好言语对话活动来巩固教学成果。具体操作时可以依据不同的目标,灵活采用下列不同对话形式:首先是“互动问答式”,即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具体可分为教师问主干知识问题、学生问次级知识问题,学生问主干知识问题、教师问次级知识问题。其次是“互动探究式”,即师问生探究或生问师探究。
  
  二、话题的处理策略
  
  恰当的话题不仅能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而且能使话题得以不断延续、扩展和深化。为此,需要从话题设计到话题的实施直至话题的“收关”等方面实施正确的策略。
  1 话题设计策略
  话题的设计策略,靳玉乐教授主编的《对话教学》一书中提出,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生成方式、师生合作这样三种方式进行设计。根据问题的性质设计策略包括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设计话题、围绕教学疑点设计话题、围绕争议点设计话题、围绕社会生活的热点或焦点设计话题。根据生成方式不同设计话题的策略包括学生自发生成问题时教师要“顺”、师生共同生成问题时教师要“引”、教师自己生成问题时教师要“启”。通过师生协商生成话题的策略包括下列环节:预先学习一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合理统整一展示问题。
  2 话题实施策略
  话题的实施策略包括话题的引出、话题的推进、话题的维持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多方式引出话题。操作时可以从教材的正文、辅助文、图示等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引出,从自身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引出,从国家社会时事热点中遇到的问题引出,等等。但无论何种方式引出的话题,都需要是实的而不是虚的,即通过对话而形成的结果在教材上没有现成的答案,而且可以不断展开或深入探讨的、有多种并行不同的结论。
  (2)有序推进话题。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依据相关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推进,或者依据生活发展的逻辑推进。但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将话题的推进过程演绎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积极与教师展开对话。
  (3)有效维持话题。话题的维持需要倾听与引导,即在师生对话中,为维持话题的持续,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而不是在那里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同时在关键时刻作出适时引导,既要指出学生的失误与偏差,又要继续调动学生参与对话教学的意识与信心。
  
  3 话题的“收关”策略
  
  话题的“收关”,即师生对话中就某一话题而言,因基本达成预设目标而暂时告一段落。适时而恰当的“收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话“跑题”,提高对话的效率。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下述几点:
  (1)把握好收关的时间。根据一节课的时间,对师生对话的启动、推进及“收关”做统筹安排。
  (2)选择好“收关”的形式。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封闭式“收关”或开放式“收关”。前者强调话题经过师生的对话,能够形成明确的结论,后者指话题在经历师生对话后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性共识,相反却发现了新的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3)处理好“收关”时对话主体间的关系。即话题的“收关”工作主要应该由教师还是由学生来承担的问题。一般情形下,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起“收关”工作,但对于政治性、原则性较强的话题,必须由教师承担“收关”工作。
  
  三、目标的处理策略
  
  教学目标是师生对话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师生对话活动具有指向、激励和调节的作用,应该形成恰当的准备策略、确定策略及呈现策略。
  1 目标准备策略
  教师在目标的准备时必须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等要素。熟悉教材意味着教师在师生对话前必须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课程标准、教材所涉及的教学目标,同时据此预测对话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一些新的目标。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意味着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如通过个别谈心、家访、小组座谈、参与学生活动等,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学生个体行为差异、学习需求、学习期望、学习困难等。
  2 目标确定策略
  教师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做到目标内容上点与面结合、目标要求上眼前的与长远的结合。前者如针对不同的话题,可以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确定某一方面目标为重点,并以此带动实现其他两方面目标。后者如针对某一学习内容,分别确定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科目标等不同时间段的目标。另外在确定目标时,还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并能够很自然地接受师生对话中形成的生成性目标。
  3d 目标呈现策略
  对话目标呈现方式必须直观明了,也就是说目标的阐述应该是清晰和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清晰意味着目标的编写分层明显,包括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总分类,也涉及每一层次的细小分层,如知识中可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可操作可检测意味着目标的编写应该做到“四有”:一有明确的行为主体,即学生;二有明确的行为要求,例如观察、解答、写出等;三有明确的行为条件,例如依据教材知识或时政资料等;四有明确的达成结果程度,例如能完整回忆基本概念、能准确分析材料等。
  总之,师生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围绕一定的话题、沿着一定的目标而展开的一个交流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的有效且有序推进,需要做到师生关系上和谐、对话话题上设计合理、实施有效及“收关”恰当,对话目标上准备充分、确定科学、呈现得当,从而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嘉善高级中学,浙江 嘉善,31410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