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的附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国家级特等奖(3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王大中 张文修 叶取源 陈皓明 刘惠琴 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2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 越 韩 力 沈伯弘 赵显利 俞 信 胡克旺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3 开拓创新,建设一流的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 王玉凤 成正维 杨 苏 薛菊梅 赵 雁 北京交通大学 国家级一等奖(59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 《电磁学》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赵凯华 陈秉乾 王稼军 陈熙谋 舒幼生 北京大学 2 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前沿创新的专业课程训练为核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 北京大学 3 生命科学创新型基础人才的培养与理科基地建设的实践 许崇任 郝福英 柴 真 苏都莫日根 赵进东 北京大学 4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 杨芙清 陈 钟 苏渭珍 北京大学 5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 王 杉 周庆环 刘 帆 李 红 徐 燚 姜可伟 北京大学 6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通选课体系 迟惠生 关海庭 牛大勇 金顶兵 宋 鑫 北京大学 7 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 曾宪义 张文显 李 龙 吴汉东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8 市场营销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纪宝成 吕一林 苗 杰 李先国 江 林 中国人民大学 9 优化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改革 孙宏斌 孙元章 陈永亭 姜齐荣 童陆园 清华大学 10 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钱 易 郝吉明 顾国维 张晓健 陈 文 清华大学
(第三届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 刘美珣 艾四林 蔡乐苏 吴 倬 刘书林 清华大学 12 创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 提升教学质量 汪劲松 汪 蕙 张文雪 张 佐 宗俊峰 清华大学 13 探索英语网络教学新模式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刘 芳 闫达远 叶云屏 宫 力 杨 敏 北京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 14 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的研究及实践 李 未 马殿富 刘旭东 张 莉 曹庆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 森林资源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尹伟伦 韩海荣 孟宪宇 叶建仁 胡庭兴 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16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钟秉林 张 健 张斌贤 刘欣尚 丛立新 北京师范大学 17 励耘实验班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葛岳静 管 靖 何丽平 李艳玲 张 健 北京师范大学 18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王广谦 张亦春 姜波克 陈雨露 史建平 中央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19 联合作战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张玉良 郁树胜 张怀璧 姚洪喜 纪荣仁 国防大学 20 政治经济学(教材) 逄锦聚 吴树青 洪银兴 林 岗 刘 伟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21 高等化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程 鹏 车云霞 高占先 张新祥 刘志广 叶汝强 李炳瑞 马玉龙 沈文霞 李士雨 陈六平 裴伟伟 孙宏伟 张宝申等 南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武汉大学
南京大学 天津大学
中山大学等 22 构建学生科研平台,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袁满雪 程 鹏 刁虎欣 张开显 金柏江 南开大学 23 独立办学,紧密合作,创新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单 平 侯自新 逄锦聚 郁道银 葛宝臻 沈亚平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并列) 24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余国琮 李士雨 张凤宝 徐佩若 张泽廷 匡国柱 黄少烈 姚善泾 梁 斌 赵 洪 余宝乐 王保国 乐清华 陈 砺 陈纪忠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25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技师” 孟庆国 张兴会 黄银忠 王健民 崔世钢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26 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杜彦良 王锡朝 金 龙 林雅青 杜立杰 石家庄铁道学院 27 军队工科院校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米 东 李向荣 张培林 李国璋 马海霞 军械工程学院 28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娄成武 孙 萍 司晓悦 隋永强 杜宝贵 东北大学 29 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孙宝志 于晓松 路振富 乔 敏 张君邦 中国医科大学 30 创新型IT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温 涛 张 伟 马 君 刘文涛 张 韬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31 复旦大学哲学系课程体系改革 俞吾金 孙承叔 王德峰 陈学明 刘放桐 复旦大学 32 开拓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物理学与偏微分方程》课程与教材建设 李大潜 秦铁虎 复旦大学 33 多校合作、面向西部,创建基于天地网的新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申瑞民 郑庆华 陈德人 王燕昌 刘庆慧 徐乃庄 于德弘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宁夏大学
西藏大学 34 坚持特色、适应发展、依托优势、充实内涵——纺织工程大专业的深化改革与实践 郁崇文 郭建生 王府梅 靳向煜 晏 雄 东华大学 35 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蒋永生 邱洪兴 陈以一 郭正兴 黄晓明 单 建 何敏娟 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36 21世纪初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吴晓明 姚文兵 徐晓媛 朱庆振 陆 涛 中国药科大学 37 工程图学特色平台的探索实践与教学基地辐射 谭建荣 陆国栋 张树有 施岳定 盛奎川 浙江大学 38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潘云鹤 路甬祥 韩祯祥 吕维雪 吴 健 浙江大学 39 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沈明山 庄总来 陈 美 彭宣宪 陈小麟 厦门大学 40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黄汉升 杨贵仁 季克异 许红峰 梅雪雄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部 41 创建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教育实战新体系 王 勇 倪 强 王 翔 林廉锐 庄 海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42 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董树亭 陈雨海 邢金亮 赵延兵 高东升 山东农业大学 43 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创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新体系 高 俊 王家耀 刘振尧 孙 群 游 雄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44 高职高专教育试点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刘太宇 郭长华 樊树民 王春明 王曙雅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45 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综合实践的研究 杨叔子 李培根 吴昌林 戴 同 张福润 华中科技大学 46 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傅廷栋 曹凑贵 张献龙 关桓达 孙东发 华中农业大学 4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 杨学军 王志英 窦文华 宁 洪 戴 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8 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管天球 刘平娥 刘子秀 冯惠先 李国春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49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俞仲文 刘守义 朱方来 谭属春 李建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50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研究与实施 万学红 张肇达 李甘地 周同甫 邓 洪 四川大学 51 整合优质资源,实施精品化战略,建设高水平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吴鹿鸣 高 明 卢存光 费从荣 田怀文 西南交通大学 52 依托重点实验室建立本科生科研和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周仲荣 蒋葛夫 朱旻昊 张文桂 刘启跃 西南交通大学 53 校企合作,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陈传伟 曹 凤 张世凭 朱晋蜀 刘 平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54 新世纪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席酉民 王洪涛 赵西萍 梁 磊 万迪昉等 西安交通大学 55 结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宋保维 崔景元 徐德民 孙进才 张 静 西北工业大学 56 改革基础力学,建设一流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 矫桂琼 支希哲 苟文选 张大成 刘小洋 西北工业大学 57 《中国历史》(六卷本)教材 张岂之 刘宝才 钱 逊 周苏平 王子今 方光华 张国刚 杨树森 郭成康 王天有 成崇德 陈振江 江 沛 杨先材 西北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58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袁有望 朱松山 刘光斌 张中元 韩怀仁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59 立足西部,改革创新,建设一流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 李吉均 王乃昂 伍光和 周尚哲 张建明 兰州大学 国家级二等奖(537项,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