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城东新区的城东新区选址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有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广电局、市药检局等十余家单位急需建设,而武穴老城区建筑密度太大,人口过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负荷太重,可建用地零星分散,这些单位如在老城区插建,则不利于武穴中城框架的拉动;不利于城市的功能分区,不利于城市建设品质和形象的提升。两会期间,不少市民和代表,不少建设单位反映:行政小区杨林处离武穴中心城区太远,行政运行成本高,生活不便,设施空白,建设积极性不高 。
到底在哪里建?我们提出二套方案,供大家选择比较。1996年同济大学编制的规划将行政小区设在郭金盘/樟树下处,2000年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行政小区在杨林处,行政小区杨林和郭金盘/樟树下处都是在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武穴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两处都是城市建设用地,都可以依法批准建设,到底哪里建设更科学合理,更现实可行,更符合民意呢?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比较,有待于集集体智慧和科学民主决策。
1、在杨林新区建行政中心,尽管有着超前的规划理念,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实事:作为十几万人的小城市根本就不具备跳跃到10公里以外建新区的能力。像这样远离老城区建行政中心而致失败的范例在国内并不少见,就是作为江西省会的南昌,当时跳离赣江对面建新区,也经历过了8年的冷清之后,才有所起色;苏州市跳离老区建新区,中间有技术产业园作纽带。也就是说没有项目作支撑是不现实的,如果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拉动一些项目,恐怕效果甚微,到那时,行政中心将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座远离城区的“孤城”。
2、杨林新区犹如一张白纸,可以更好更科学地安排各项建设,这不错,但既然是白纸就什么也没有,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首先就是各项基础设施——水、电、路、通讯以及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所有这些在杨林新区就必须从零开始。据科学估算,每建1个平方公里的功能健全的城区,包括基础设施和建筑物,需投入约11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我市现有财力是很难承受的。况且,基础设施不配套,建设单位或个人就根本不可能愿意到那里投资建设,那么,拉动城市新区建设在长时期以内是很难有效果的。
3、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但这不等于说城市市区、行政中心就必须要紧靠公路铁路等设施附近建设。尽管杨林新区交通优势比较明显,但我市市区离石佛寺火车站与沪蓉高速仅仅二十分钟的路程,这完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相反,跳离老城区在杨林新区建行政中心,不但大大提高了行政办公成本,而且极有可能削弱我市现有的对外,特别是对江西瑞昌、长江对面码头镇等地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极有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4、杨林新区尽管“地广人稀”,其实细细分析,此处发展空间并不大,其南面是观赏农业园,北面是石佛寺集镇,西面是武山湖,东面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且其中间又被武石快速车道分割,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杨林新区的发展。 纵观武穴周边,似乎再也找不出比樟树下更为合理的地方,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理由:
1、樟树下位于我市东北部,与我市发展方向完全吻合。
2、樟树下处于我市城区发展的边缘地带,依托老城区发展新城区,实施的可能性比较大。借鉴其他城市开发新区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大多是依托老城区而循序渐进的。就拿我们对面的江西瑞昌市来说吧,其行政中心与老城区之间并没有脱离孤立。
3、樟树下现具有良好的基础,水、电、通讯设施一应齐全,城市主干道18#路、21#路正在修建阶段。在这一区域里建行政中心,城区内的学校、医院、商场等服务设施完全可以辐射到这里。再加上区域内本身拥有市第三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以及部分小学等服务设施,可以说,樟树下基础设施方面已是初具规模。
4、96年以来,樟树下一直作为行政中心备用地而进行了严格的规划控制,没有乱建滥建的违章行为,在那里建行政中心自是“水到渠成”,再合适不过。且其北部沿武山湖带状发展,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可用地高达15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以上,此新区若启动建成,我市城市绿化率也将大大提高。
5、在樟树下建行政中心,可以真正意义上拉动带动新区建设。我市有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及大量的私营业主,均有着强烈的建房欲望,只是城区密集,难以插足,而偏远的地方又不愿建。只要行政中心一旦在樟树下开工建设,势必产生“趋之若,应者云集”的效应,不难断定,樟树下附近地价届时必定暴涨。
6、在樟树下建行政中心,可以带动我市城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多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缓慢,项目聚集效应不理想,追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根本上的带动点。行政中心恰恰能做到这一点,这样就能够形成前面提到的“项目作支撑”的良好局面,从而也就会形成行政中心带动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促进新区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7、在樟树下建行政中心以后,我市南临长江,北临武山湖,就逐步形成了“既沿江又滨湖”的城市形态,体现传承了我市“水”文化。我市南临长江,因水而市,因水而兴,长江孕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临江滨湖城市始终是我们的特色,这一点不能丢!尽管过去的几年长江水运优势有所下降,但纵观国际形势,长江水运将又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速推进我市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自然用地条件和国家级省级交通条件以及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武穴城区发展方向曾经向东发展或向西发展是一定时期内武穴城市客观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国家级大型交通设施网络(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等)的建成运营,武穴市人流物流主要向东北。为此可以确定武穴市城市发展方向是主导向北,适当向东,限制向西发展。因为向西发展,城市用地不足,并且腹深小,城市沿江呈带状发展造成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浪费,向东发展尽管顺应人流物流,但城市仍沿江带状发展,增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向东北发展既顺应人流物流,用地腹深广,又有利于形成依山滨湖临江的园林城市发展格局,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营,避免城市带状发展。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武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不宜跨越百米港,而行政小区应溶于中心城区之中,也不宜跨越百米港。 前期工作做好以后,启动建设行政中心的序幕就可以正式拉开了,整个建设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征用土地。对三角形规划控制区域的土地可以分三次征用,这样既便于资金周转,同时也便于土地的报批(超过500亩以上的耕地需向国务院报批)。可征用行政中心用地500亩,按每亩20万元计,需征地费用1亿元。
第二步: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区域内的18#、19#、21#路必须贯通,刊江大道已建成。几条道路贯通后就能拉开初步的框架。500亩以内的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必须全部到位。完成以上基础设施初步估算得投入约1亿元。
第三步:建设市“四大家”办公区。计划用地100亩。这里面包含四个方面建设内容:①“四大家”行政办公大楼,按3万平方米计,需3千万元。②行政广场,初步估算2仟万元。③会议中心,按2仟万元估算。④接待中心,估3仟万元。小计共1亿元。
第四步:职能部门办公楼的迁建。
第五步:学校、医院、商场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商住楼的开发建设,相关产业安排。
根据以上估算,完成市“四大家”办公楼搬迁总投入约3亿元。3亿元的资金如果说完全依靠市财政拨付,那肯定是难以承受的。那么,就必须依靠政府领导,市城投公司和土地拍卖中心认真进行资金运作,方能保证没有资金缺口。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运作:
第一步:500亩的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共2亿元,这是前期启动资金,市政府可向财政或银行以拆借的形式交由市城投公司和土地拍卖中心进行运作。
第二步:拍卖市“四大家”现有办公区土地及房屋等资产,预估可拍得资金3仟万。这项资金可用于行政中心“四大家”办公大楼的建设。对于接待中心和会议中心,可招商引资,将其以星级宾馆和大型展览购物中心的模式进行建设。据此推算,建“四大家”办公区的资金缺口就是剩行政广场建设资金2仟万元。这2仟万元由财政拨付。
第三步:待市“四大家”办公区建成后(计划用二年左右时间),樟树下新区的土地升值效益将会逐步显现,此时,城投公司和土地拍卖中心就可将购及的500亩土地,除开“四大家”办公区100亩以外400亩土地逐步向外拍卖。如能每亩拍卖50万元,则可收益2亿元,正好可归还初期启动资金的2亿元借款。那么到2—3年后,500亩行政中心区域建成后,财政真正投入的资金就只有3—5仟万左右(加上借款利息),平均每年投入仅1仟万元左右。
第四步:继续通过市城投公司和土地拍卖中心完成下一步的土地收购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力争通过资金运作在土地中受益,不背负债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