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赵公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2013年4月19日下午下班后,我们在德阳体育场北大门集合搭乘大面包车去了青城后山泰安古镇的一个临街的山庄住下,准备次日去穿越赵公山。

4月20日8时02分,尚在酣睡中的人们被一阵剧烈的震动抖醒了,原来是距此直线距离仅百余公里的芦山县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自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经历过太多大大小小地震的众驴友慢条斯理地走下木楼来到店铺门前,一边等吃早饭,一边商量是否还继续去穿越赵公山,结果是绝大多数人担心会有余震或者地震已经导致山体滑坡等不利因素而建议取消此次活动。

既然穿越赵公山的活动已胎死腹中,我们几个归心似箭的人就包租了一辆小面包车直接回家,其他的驴友仍然逗留在青城后山等待德阳的包车前来接运。

春天挑战未成,秋天期望尤盛。

9月13日下午下班后,我们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地方集合,又统一乘车去了青城后山泰安古镇同样的住宿地点。只不过此次到达时间有所提前,因为我们乘坐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依维柯面包车。

入夜以后的泰安古镇,风声潇潇,细雨蒙蒙,大家很为明天的天气状况担忧。

次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上午9点钟,两辆柳州五菱面包车将我们15人运载到穿越赵公山的起始点。

在穿越之前,全体驴友合影留念。

刚才开面包车的其中一位浓眉大眼的司机停放好车辆,背上简单的行囊,拿上锐利的开山刀就和我们一起出发了。他就是我们本次穿越活动聘请的向导。

我们走过一小段水泥路道路后,向导就带领大家进入了“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小路。

赵公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林区,万寿竹,千丈树、金丝楠、红肤杨、接骨草、元宝草、紫茉莉、油麻藤、冷水花、铁线蕨等植物种类繁多,乔木灌木竞相伸张遮天蔽日,野花杂草遍地丛生不留余地,假如前后间距稍微拉开一些就会看不见前面左摇右晃的五颜六色的防雨罩影子而迷失方向。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行走在后面的队友则需要依靠向导砍下植物枝干的印记,地上留下的脚迹与标记,喊话吼叫以及携带的对讲机来追踪蹑迹。

爬坡跳坎,七拐八弯,我们来到在一处悬崖峭壁,大家就像爬壁虎一般小心翼翼地下到深沟里。

山沟里有一条流水淙淙,清且涟漪的小溪,从其流向上看,这应该是流向通灵沟然后再流入味江的一条溪流。

老话说得好,常在溪边走,哪能不湿鞋?脚跟不稳的@算了吧一不小心就掉入了溪流中,冰凉的溪水湿透了大半个身子。

当跨过溪流之后,我们从此便开始沿着溪流时而左岸时而右岸时而溪涧里地溯溪而上。

在行进途中,我曾两次婉谢了心好力大的向导想帮我背负行囊的好意,而把机会让给了更需要帮助的女驴友。

若说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可以称之为路的话,恐怕除了修建和检修自来水厂、人工种植药材和采摘野生山药、科考队、探险者以及狩猎者以外的人是没有其他人愿意“到此一游”的。整个白天里,我们也只是在靠近山下的一大片厚朴林里才遇到一位采药人。

山自重不失其威峻,绝美的原始风景多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

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候是树木与岩石之间仅容一人通过,有时候是一边岩石一边悬崖,有时候是悬崖与悬崖架设的看似腐朽不堪的木棍桥……,向上攀爬或者朝下滑坡,此时此刻除了手中的登山杖,地面上存在的所有的石头、藤蔓、树枝、竹竿等物体都成了最重要的抓手,哪怕只能借助四两力都让人有胜似千斤的踏实感。

在最为特殊的几个地方,已经枯死并且横行霸道地躺在路上的树干拦住了去路,紧紧跟随向导之后的传哥都会通过对讲机传来幽默诙谐的信息:“前面××米有单(双)杠动作,请按《国家体育考试大纲》翻越!”,“前面××米,你可以像乌龟一样爬着走,就是不能像人一样立着走”。横躺的树干倒高不矮的地方,我们不是匍匐穿越就是侧卧通过。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在走毛毛路时几乎用尽了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各种姿势,个个都成了“泥人脏”,人人手臂都有刺划伤。

下午2点半钟,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地名叫“岩窝”的地方。我们在此一边路餐,一边围着火堆旁“烧烤”鞋袜。

山势越来越陡峭,溪流越来越细柔。在两处绝壁挡道的地方,我们不得不使用携带保护绳,按“先行囊后驴友、女士优先男士随后”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攀岩而上。

深山老林里的暮色因为高大树木遮蔽比山外更晦暗,一整天的行走大多数人的体能消耗似乎也到了极限,再加上向导竟然对前进方向有点莫辨东西了,扫尾的@领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于是用对讲机通知前队选择了一小块地势相对平坦又无泥石流之虞的地盘作为宿营地。

在正常情况下,露营篝火晚会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肉、喝酒、唱歌、跳舞、讲笑话、猜谜语和做游戏等,不仅可以放松疲劳的肌肉和紧张的心情,还可以烤一烤湿透的衣衫和装备。唯独这次因为不好找干柴、场地拉不开而没有举办篝火晚会。

15日早晨7点钟,大家陆陆续续起床了。

在长满灌木丛的山谷中趔趔趄趄爬行了大约50分钟后到达了一块平地,看见这里有一些从前山上来在此扎营的成都驴友正在收拾帐篷装备下山。据他们说,5.12的时候这里曾经停放过紧急救援的直升飞机。

我们抬头再向上望去,细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赵公庙就在山顶100米处。

赵公山的称谓甚多,最早的《山海经》称为渎山,《华阳志》称它为成都山,天国山,后来称为压月山,大面山,自从有了财神爷赵公明之后就叫赵公山。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镇境内,为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是青城山“洞天福地”的福地所在,海拔最高峰为2434米,是青城山的最高峰。

我用卡西欧电子手表测量的数据显示,赵公庙所在地的海拔高度是2275米。

赵公山上的赵公庙,创建于汉代,据说是中国第一位财神——财神祖师赵公明的祖庭。

现在的赵公庙住持仅有一人,人称王道长。年纪轻轻就已看破红尘的王道长,自遁迹黄冠、皈依道场后便唯道是从,笃守遗教。他除尽忠职守地做好教务工作以外,还要热情周到地搞好接待工作,比如为大家免费提供开水和配合游客照相等。

走进庙虽破落,香火犹盛的赵公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贴着的留言条。

从与清静寡欲、自然无为的王道长的攀谈中获知:从我们昨天这条鲜为人知的线路穿越上来的驴友,一年之中不超过50人。

我们此次就占了五分之一点五的比例,自己为自己点个赞吧。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正如张贴在墙上“驴哟网”的队旗模仿古罗马凯撒大帝“我来过,我看见,我征服”而变为“我来、我看、我征服”的口号一样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从庙里人来人往的衣着打扮上看,今天来此游山玩水的驴友居多而访道求仙的香客稀少。

我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但对中国唯一本土宗教的道教还是持认可态度的。而相信“明人不算命相面,君子不求签问卦”的我与“烧香望和尚,一事两勾当”的善男信女的想法与做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此次既然好不容易徒步穿越寻根到了正宗的财神爷,为讨个“利是”,也为感谢道长的热情接待,在没有道长敲罄并且念念有词、我也没有烧香许愿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捐献了20元功德钱。

在临下山前,脸上始终喜容可掬、说话开口见心的王道士褪去了葛巾布袍,与我们走在队伍最后的几个队友在“道法自然”的石碑前合影留念,并驻足目送我们下山。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健健康康乃为福,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就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身心健康秘诀。

下山的小路是上赵公山的正路,因此来来往往的游客也就比较多。此路是由众多爱心人士捐献善款修建的,全程均用木棒或者石块铺设而成。

沿途不仅搭建了多处供人歇脚的简易凉亭,而且在一些大树上还张贴着诸如“环境保护很重要,齐捡共带靠大家”、“亲,为了你的屁股,请自备登山杖”、“山路崎岖,注意安全”等温馨提示标语。

慢走跌不到,小心错不了,我在每次的登山活动中都特别害怕摔跤,所以从来都是上山走得慢,下山走得更慢的“慢三步”状态。

半路上,大家走进祖师庙里小歇。

下午3点多钟,我们在玉堂镇坐上了返程包车,大家高高兴兴地高高举起裸露的手臂显示像猫抓过一样的划伤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