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与别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我是个有点内向不善圆滑协调的人,但是我真的很希望每个人在一起是那种很和谐的关系.可是我发现错了,在我们宿舍6个人,我觉得她们都不是那种很坏很假的人吧,但就是很自我.估计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很有钱的原因吧.感觉他们对很多事情不真么在乎,但是感觉他们就只为自己考虑,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有点自私.似乎不太懂人情世故必要的礼节之类,,当然我也不太懂.可是我很傻的,挺顺从的,不懂拒绝,即使对我不利,我也会帮忙.我也很愿意帮别人,可是经常是帮了自己不仅损失些时间精力或者部分金钱,而且可能就是个谢谢,感激都谈不上...好象我帮他们是理所当然,我很郁闷..而我还感觉我一直是他们忽略那种,有事求我就找我帮忙,没事就没什么太深入的交集,,,我很郁闷...可即使这样,只要他们需要,我也依然有求必应.不过我有时候话很多,如果心情好就很喜欢和她们聊,也能溶入进去.可我心情不好,就会很极端不愿意说话,把什么都想得很糟糕...估计和他们不算很熟和我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吧.
可是,很郁闷是我经常与她们出去玩时,我一起付了钱,后来不知是忘了或者什么了,就没给我.我也不好意思问着要,数目也不大,怕他们觉得我小气,可长此以来,一次一次就多了.我就不知道怎么办.而他们也不像故意不给的样子,估计是忘了,或者觉得小钱无所谓了..如果失去一点钱能提升我的存在感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可我觉得好象我好事做了跟没做一样.是不是很郁闷.如果是我欠别人的,我怎么都会记得,而且会在合适的时机投桃报李.可为什么她们这样呢....我不想这样啊...不仅失去金钱还失去感情...
还有件事,很郁闷,我本帮A同学买票,可我只一张学生证,她说全票都要,可我买票那天正好碰见同城不同校的高中B同学,便借了她的证,说等我来时给她.这样我帮A买的学生票,为她省了七八十吧.可是,B同学到校后来信息说她报到要学生证,而且等不了我去的时候,就让我把证寄给她.没办法,我花了20几元给她快递了过去.是不是很冤,帮别人忙还这么倒霉.这几十块我需要叫A给我吗?我怎么说出口呢.不给我的话,我真的太冤了...本来这事,我妈知道了还骂我了....5555555555555.........帮帮我呀...
其实后来,我来的学校,我直接告诉她叫她给我。然后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我才知道,很多麻烦其实是自己找出来的。。。。有时候直接的效果胜于任何拐弯抹角,而且什么事都滩开来说非常好。。。

第1个回答  2009-02-16
既然她们都是那么刻薄、冷漠 你也没有必要表现得太过热情 或者投入的太多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而她们则恰恰相反 既然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就不要再投入了 不要担心得罪别人 你过去没少投入和付出 不是一个自私的人 但是现在 你已经仁至义尽了
第2个回答  2009-02-18
既然她们这样你也没有必要真心的去跟她们交往。
第3个回答  2009-02-22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入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在来访者当中,最常提到的问题如:“我怎样才能使别人喜欢我?”,或者“怎样才能消除自卑感?”,还有“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还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体会不到人际交往的快乐?”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个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参照标准,大家就可以对照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掉自我。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价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价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
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 其次,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迫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盖全。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价,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客观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 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 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 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 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班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茫�祷等�档木�曰�椒ā?

第三,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 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量问,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2-17
没必要写那么长,没有空看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