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宗祠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4

毛氏宗祠,这座始建于1758年,1763年竣工的砖木结构建筑,见证了韶山毛氏家族的悠久历史。1921年秋,进步知识分子毛麓钟、毛简臣在此创建了毛氏族校,毛泽东夫妇在1925年至1926年间利用它开设农民夜校,推动了当地农民运动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韶山支部在此设立图书馆,而解放初期,它更是中共湘潭县韶山区委、区公所和文化馆的所在地。


1968年的维修保留了祠堂20年代的风貌,并向公众开放。80年代初,湖南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其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的范围内。90年代以后,毛氏宗祠经历了大规模的复原和修缮,举办了《毛泽东家世展览》,通过文物、图片和电视录像,生动展示了毛泽东家族的渊源和个人历史,取得了显著的展示效果。


作为毛氏家族的总祠堂,毛氏宗祠在历史上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是敬宗收族、敦伦教化的场所,光绪年间《重修宗祠碑》强调了祠堂的这些核心功能,旨在彰显家族荣耀,维护家族秩序,传承伦理教化。祠堂分为三进,包括戏楼、中厅和享堂,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如戏台、办公区、祭祀场所和祖宗牌位存放地等,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凝聚力。




扩展资料

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宗祠大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