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是怎样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

如题所述

《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框架来分析汉字结构,进而揭示其本意。但严格说,许慎只用了前四书。在释形时没有明确指出“此假借”、“此转注”,假借、转注应属用字法。

一、象形

象形字,常用“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等说明。比如:

1、象形:“气,云气也。象形。”

2、象某形:“自,鼻也,象鼻形”

3、象某某之形:“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4、从某某,象某某:“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二、指事

指事字,常用“指事”、“象某某之形”、“从某,从某”说明。比如:

1、指事:“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2、象某某之形:“刃,刀也。象刀有刃之形。”

3、从某,从某:“寸,十分也。从又,从一。”

4、象某某:“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三、会意

会意字,常常用“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从某省”、“从某,从某,某声”、“从某某,某亦声”、“从”带主谓句等来说明。比如:

1、从某,从某:“伏,司也。从人,从犬。”;“望,月满与日相望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𡈼,𡈼,朝廷也。”

2、从某某:“位,列。中庭之左右为之位。从人、立。”

3、从某从某会意:“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4、从某从某省:“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5、从某从某,某(亦)声:“泰,滑也,从廾,从水,大声。”;“像,象也。从人,从象,象亦声”。

四、形声

形声字常用“从某,某声”、“从某省,某声”,“从,某省声”等等来说明。“从某,某声”是说半取形,半取声。“从某省”,是说取某字为形旁,但不取它的全形,只取形体的一部分。“某省声”是说取某字为声旁,但不取它的全形,只取形体的一部分。


转注是特殊的形声字,它的构形与一般形声字相同。

假借没有产生新的形体,所以没有专用的析形述语。

例如:1、从某,某(省)声:“放,逐也。从攴,方声”;“兹,艸”(草)木多益。从艸,丝省声。”

2、从某从某,某亦声:“化,教行也。从七从人,七亦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