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2
骗术一:冒充公务人员诈骗
作案嫌疑人通常假冒国家公务人员身份,通过短信或电话告知受害人可领取未领取的补助金。他们要求受害人与特定电话号码联系,电话另一端的“公务人员”会引导受害人在ATM机上操作,进而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防范措施:
节前,对于声称发放补贴的电话要保持警惕。政府发放补贴有严格程序,通常不会通过电话直接指令银行汇款。
骗术二:假扮电商平台客服
不法分子伪装成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客服,联系消费者声称可领取优惠或退款,引导消费者操作假冒的官方网站,进而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
防范措施:
遇到此类情况,消费者应直接联系官方客服核实信息。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也不要向不明身份的客服提供个人财务信息。
骗术三:社保卡相关诈骗
诈骗手段包括假冒社保机构工作人员,以发放补贴为名诱骗受害人称述个人信息,或以社保卡欠费为由要求转账。
防范措施:
社保卡和医保卡没有相关电话、短信业务,也不会欠费。任何声称有关社保卡的电话和信息都应谨慎处理,不要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骗术四:冒充银行客服或发送假冒银行短信
不法分子使用“改号器”软件伪装银行客服号码,发送诈骗短信,引导受害人登录假冒银行网站,并在网站上输入账户信息。
防范措施:
兑换积分应通过官方银行APP或网站操作。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对任何要求提供账户密码的请求保持警惕。
骗术五: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电话告知受害人涉嫌犯罪,要求转账冻结资金。
防范措施: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遥控办案,也不会设立“安全账户”。遇到此类电话应保持怀疑,并及时报警。
骗术六:假冒领导要求办公室见面
诈骗者获取受害者信息后,打电话让受害者猜猜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描述假冒熟人,编造理由借钱。
防范措施:
接到此类电话时,应直接询问对方姓名。对于任何要求汇款的要求都要核实对方身份。
骗术七:假冒医生要求钱财
诈骗者假冒医生,联系病患或家属索要钱财。
防范措施:
病患在医院期间应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信任何要求汇款的要求,可通过第三方核实信息。
骗术八:猜猜我是谁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是谁,然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假冒熟人身份借钱。
防范措施:
接到此类电话时,不要去猜,直接询问对方姓名。对于任何要求汇款的要求都要核实对方身份。
骗术九:假冒邮政部门工作人员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邮政部门工作人员,发送短信称受害者有邮件未领,要求受害者联系电话号码。
防范措施:
邮政部门联系客户时采用一对一电话方式,从未发送群发短信。对于此类短信应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规定了欺诈和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