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汪事想不起事情来这是病吗?

我老汪事想不起事情来这是病吗?

第1个回答  2016-08-02
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

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

(唐.白居易)

如今,陴湖早已堙没,主要是黄河改道、陴湖水位下降所致。仅萧县东南角因为地势低洼仅存原陴湖一部分,曰“老汪湖”。诗中的“陴湖”即是今天的老汪湖。

据《同治徐州府志》载“……张山(今宿州张山集)东五里九顶山为灵璧界山,南五里大庙圩迤,南有青冢湖,西岸也有湖,南接老汪湖,中有洲曰曹家楼,东里许有三界碑,东北有灵璧,东南有宿,西为萧也。”

时期,老汪湖乃当时萧县、灵璧、宿州、三地的界湖。

相传楚汉相争末期,刘项两路大军曾据老汪湖(古称陴湖)对峙。十里战场、八面埋伏,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中兵败于老汪湖南岸的垓下(垓下,古地名,今灵璧县虞姬乡),最后在乌江自刎。英雄早逝,红颜易老。刘邦英雄惜英雄,以鲁公之礼厚葬项羽,并将项羽的妃子青姬就地葬于老汪湖畔,至今老汪湖北岸还有一泓水叫青冢湖。后人为纪念项羽,又在老汪湖南岸建有霸王城,与湖北岸的青冢隔湖相望,今城虽湮没,但城东村、城西村这些地名犹存。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的老汪湖,三面环山,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在我的记忆里,老汪湖非常神奇,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明朝有户部员外郎的张体乾;有名将方先觉;今有大书法家李百。

据说某年老汪湖一带发生旱灾,河塘干涸、井水淅沥。湖畔村民纷纷取老汪湖水浇灌田地,抗旱保苗。

因老汪湖是萧县和灵璧的界湖,两地的村民经常上演抢水的大戏。

抢水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事一般发生在天旱无雨的时候,两岸的村民要抢着把水抽到自己家的田里。如果抽得慢了,老汪湖的水就要向对方那一侧流去,而且渐渐的水抽干了,你家的庄稼就会干枯而死,就会没有收成。

这日又要抢水了,双方都在村子里或者邻近的村子里组织一些最强壮的劳动力参加,一大早就开始了一场争先恐后的抢水大战。

一日一位云游的道士经过此处,看到如此火热朝天的场面不禁问旁边的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如此热闹?”

这个书生摇了摇头说:“这位道长,我们这里今年不知道怎么了,前阵子闹蝗灾,这阵子一连几个月不下雨,老天爷又闹起了旱灾!我们湖两岸为了抢水抗旱,差点打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那你怎么不去抢水呢?”这位道长打量了一下这个书生问到。

“我乃一个读书人,身子骨弱,不便与他们争抢。”这个读书人倒了一碗茶递与道长,接着说,“我只能为村民烧些茶水,送来解渴。”

道士接过茶水,说道:“我看你眉目清秀、心地善良,乃一大福大贵之人呐!可有什么功名?”

“惭愧!”这个书生说,“我饱览群书,寒窗苦读多年仅得秀才!”

“哦!这么年轻就中得秀才!不错!”道长接着问,“你家住在何处?”

“俺就住在北边那个村子方家寨,俺姓方。”这位秀才指了湖北边的村子说,接着又叹一口气说,“哎,都说我们这里地势洼,风水不好,不是淹就是旱……”

这位道士听罢,遂通过望气、观砂、尝水之后,然后对方秀才说:“非也!此地土沃而泉甘,湖美而山秀,乃一藏龙卧虎之地也!不出多年,必有贵人出!”

方秀才听后半信半疑,他挠了挠头,笑着问:“这位道长,都听说修道之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不能给我算算仕途如何?”

“生死由命,富贵由天!”道长打量了一会方秀才,对方秀才竖起大拇指意味深长地说,“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说罢,此云游的道士入山采药去了。

这是流传在方家寨一带一段美丽的传说……

这个方秀才就是方为宝。

方为宝,字从善,家住老汪湖畔方家寨。

方家寨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三面环山,南依老汪湖。三山伴一水,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民风习习。

方家寨的东边是九顶山,因盛产称“天下第一石”的灵璧石而出名。

方家寨的西边是子贡山,传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子贡代表鲁国与南方的吴国签署盟约,因子贡留恋这里的山水,久居而得名。

挨着方家寨北面就是张山集,说起张山集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春秋时期,张山集一带属于鲁国,而老汪湖的南面就是吴国边界,当时鲁吴两国已休戈停战,建交多年。当时鲁国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门下有三千,其中七十二贤的子张三次来此讲学授徒,代师传播儒学思想,在此地收纳的学生常达数百人,从此儒家思想在这里得到空前传播与发展,也促进了鲁吴两国思想文化的融合。

后人为纪念子张,将张山集附近的一座山头叫“子张山”,并在子张讲学布道的子张山南麓建了一座子张庙,香火不断,香客络绎不绝。久而久之,此地形成了一座集镇,叫“张山集”,如今这里的村民仍尚儒学,个个勤劳善良,处处民风淳朴,家家以考取功名、报效祖国为荣。(据老人讲张山集以前确实有座子张庙,又叫藏经楼,毁于解放前后战乱之中。)

方为宝出身书香门弟,自纪受到儒学思想影响,什么八股文、三字经能倒背如流,但怀才不遇,虽多次参加乡试,仅中得清末秀才。

方为宝秉承方家“爱国济民”的祖训,因为人和善、宽厚,每年春荒年景,便用家中积粮救济贫苦农民,当地人称赞他是“方善人”。

方为宝娶妻康氏,育有五子,妻贤子孝,甚是幸福。

方为宝五子中最看好三子方先觉。

方先觉幼年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在乡村读私塾时,成绩非常优秀,这点很讨方为宝喜欢。

每年的农历春节过后,张山集有庙会,此时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来凑热闹,可谓当地一大盛景。庙会最大的看点就是社戏了。

这社戏一般都是张山集一带的富商花钱请来的戏班子,一唱就是半个多月。

而此时的老百姓刚过完年,也没什么农活,都来捧场,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社戏上演的时候也是方先觉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从小爱听戏,特别喜欢《孙膑大破庞涓》、《关公与曹操》、《岳飞抗金》等剧目,崇拜孙武、关羽、岳飞等英雄人物。

方为宝望子成龙心切,对方先觉更是格外看好,希望他用心读书,继承己志,以后考取什么功名的,以来光宗耀祖。

然而一日听戏回家,方先觉竟哭着闹着不去私塾了,想去习武,在他看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千军万马,沙场任你纵横”才叫有出息。

清末民初的中华大地,习武之风盛行,象同一时期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黄飞鸿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当时的萧县一带也受社会风气影响,习武之人也与日俱增,但多数习武者是因为家庭人丁不怎么旺、门户小,怕被别人欺负,于是被父母送到武馆来学些拳脚功夫,以来防身。

方家寨以上都是姓方的,乃是一支名门望族。既然大门大户没有人欺负,习武也没有那个必要。又考虑到方先觉活泼好动,从小就爱打抱不平,方为宝担心他以后会经常打打杀杀,惹出什么是非来,所以拒绝方先觉习武这一想法,仅鼓励方先觉继续寒窗苦读,以便将来考取什么功名来,做个文人怎比弄枪使棒的好。

方先觉从小就比较听话,既然父亲不同意,哭闹了几天也只好做罢。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果然方先觉不负父望,一路平步青云,先后考入南京第一工业中学,大学工学院。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加之他对封建社会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在读书时了解到法律一词的含义时,他又立下志向:我要当律师!

随后考入上海法政学院法律系。

然而此时的上海并不是传说中的“东方乐园”,上海黑帮(青红帮和哥老会)专门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洋人霸占着租界、作威作福,特别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大牌子更是深深的刺痛了方先觉的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