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水电站的建设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1969年,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计划建设华安水电站。1970年初组织原专署水电局、九龙江规划队、疏浚工程处测量队的技术人员进行初勘和规划设计;7月成立华安新圩水电站筹建处,着手筹建工作;年底省革命委员会决定该工程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改由省投资筹建,并派省水电建设大队(今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会同进行工程勘测设计。1971年1月,成立龙溪地区华安水电站工程指挥部,组织6000多个劳力,修建拦河坝、压力隧洞、厂房和一些附属建筑物。
1973年,调省第五建筑公司第三施工队、交通部四航局四处一队、省水利水电工程局一工处和闽江水力发电工程局华安工程处负责主体工程的施工,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主要由省水力发电安装公司第二安装队承担。参加附属工程建设的还有福州军区工程兵32114部队,南昌铁路局漳平第二工程段、郭坑工务段,龙溪地区水电安装队等。地区各县(市)及晋江、南安、莆田、福清、古田等县的民工团(队)参加施工。施工过程中,多次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工程于1979年8月29日全线通水;水电站1号和2号机组于9月13日和16日竣工试运行,10月1日并入闽西南电网。1980年2月3号机组投产。4月4日,4号机组并入运行,工程全面竣工。同年5月由省基本建设委员会组成华安水电站工程验收委员会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确认具备全面交付生产使用的条件,决定交付华安水电厂生产。 华安城关位于九龙江北溪中游,控制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占北溪总流域面积9640平方公里的71.5%,流域内植被良好,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51毫米,径流量67.51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09立方米/秒。城关至新圩红旗山(岭兜)22公里河段,坡陡流急,落差53.8米,平均比降2.4‰,且形成一个天然大弯道,水力资源集中,交通便利,开发条件甚佳。
1969年末,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提出建设华安水力发电工程的意向,并组织本地区工程技术干部开始规划初勘。1970年7月,华安水力发电工程筹建处成立,开始初步设计,曾考虑高、中、低三个方案。高方案:坝址设在城关,引水渠道6.8公里,压力隧洞2.8公里,设计水头48.2米,装机容量6.4万千瓦;中方案:坝址建于罗溪铁路桥下游700米处,引水渠道2.3公里,压力隧洞2.8公里,设计水头30米,装机容量4.8万千瓦;低方案:坝址选在排水潭,直接引水入压力隧洞,设计水头27米,装机容量3万千瓦。因工程急于上马,上述方案未经充分论证比较,在勘测资料短缺,设计深度不够的情况下,于同年12月按高方案编制工程概算,次年1月向省上报初设文件。同时,筹建处扩建为华安水力发电工程指挥部,龙溪军分区副司令员张申任指挥兼党委书记。
1971年9月18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批准初步设计方案,决定在城关建闸坝,正常挡水位92米高程,渠道6.8公里,隧洞2.8公里,引水流量160立方米/秒,设计水头48.2米,装机容量6.4万千瓦,总投资4530万元。此后,在工程施工中7次修改设计,4次追加预算,总投资增加近一倍。1972年6月,将闸坝正常挡水位提高到94米高程,增设了调压井,提高了设计标准和单价,第二次向省上报初设文件,总投资概算5711万元。1973年7月,防洪标准改按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设计水头改为47.2米,发电机组套用密云型,装机容量4×15000千瓦,重新编制概算为5958万元,第三次向省上报初设文件。明渠尾部3+600至6+500段因地质复杂,于1975年改为2353米长的城门型无压隧洞。1976年,为确保铁路安全运行,将设计1300米长的明挖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型暗涵改为城门型沉箱暗涵。1977年8月,省水利电力局确定将全部设计工作交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统一管理。10月重新编制修正概算为8262万元。1979年3月,因沉箱暗涵在沉放过程中陆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位移和断裂事故,省建设委员会、省水利电力局在现场召开分析会议,决定采取外部削坡减载,内部分别情况加固补强。对其中破坏较为严重的20节全长371米暗涵,增加设计钢筋混凝土三心圆内套。为此,追加投资657万元,最后核定修止概算为8919万元。 1971年10月1日,从龙溪地区各县调来的6000多名民工,利用温水溪二级电站为施工电源,拦河闸坝、压力隧洞、发电厂房同时破土动工。因工程仓促上马,只好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至1973年上半年,拦河闸坝围堰清基,底堰砌出水面;压力隧洞两头开挖进尺780米,占全长27.86%;厂房清基开挖以及完成金山大桥、华良公路、城关护岸、施工便道、水电架设等附属工程。
由于工程复杂艰巨,单靠龙溪地区施工力量适应不了施工发展要求。1973年4月起,省第五建筑公司第三施工队先后担负了主厂房、副厂房、开关站、温水溪渡槽以及23节暗涵施工任务;省交通部四航局四处一队担负了前池、压力隧洞、调压井、竖井、岔管的施工任务。1975年1月,工程划归省水利电力局管辖后,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担负了拦河闸、进水闸、明渠、三闸以及46节暗涵的施工任务。1976年1月,闽江水电工程局担负了无压隧洞的施工。至此,基本形成以专业队伍为主、民工团为辅的施工格局。但是,由于工程处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状态,又时值“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应有的管理制度和生产秩序遭到破坏,资金、器材供不应求,施工进度缓慢,至1976年底,只完成工程量的32%。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拨乱反正,省、地委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1977年1月,省委派福州军区工程兵32114部队驾驶排参加。又先后调南昌铁路局漳平第二工程段担负暗涵与铁路交叉段的铁路桥梁的施工;闽江水力发电安装公司负责全厂机电设备的安装。各施工单位振奋精神,加快工程进度。在无压隧洞施工的闽江局华安工程处,克服了地质复杂、断层段出现塌方的困难,采用全断面下台阶相续开挖和钢排架护顶插杆法,确保了安全施工。交通部四航局四处一队,在压力隧洞衬砌工程中采用钢木结构活动模架台车,使模板拆装一次需144个工日缩短到50个工日左右。省第五建筑公司在厂区工程中成功地使用空中索道运输和吊装,节省了大量劳力,缩短了工期。至1978年末,明渠、渡槽、无压隧洞和压力隧洞已基本完工;进水口枢纽、三闸枢纽和厂区土建的施工接近尾声;机组安装进入紧张阶段;暗涵混凝土制作全部完成,转入全面沉放。1979年初,春雨连绵,给沉箱暗涵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极大困难,在沉放过程中陆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位移和断裂事故,工程进度受到阻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工程指挥部精心组织两次“百日大战”,一举攻克了暗涵施工难关,全工地出现了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昼夜奋战的大好局面。同年8月,工程基本完工,29日全线通水。9月13日、16日,1、2号水轮发电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10月1日正式投产。次年2月12日和4月4日,3、4号水轮发电机又相继投产。工程全面竣工,完成土石工程351万立方米,耗用钢材8762吨、水泥7.69万吨、木材3.57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力868万工日。总征地996亩,拆迁房屋31962平方米,库区移民317户1107人,共赔偿148万元。工程实际总投资8371万元,发电工程总造价7857万元,单位造价1309元/千瓦。
1980年5月进行全面验收,并由有关各方签订了《华安水电站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鉴定认为:华电工程总的来说,水工建筑质量是好的,机组安装质量是良好的,达到设计要求,具备了全部移交生产使用条件,决定由华安水力发电厂接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