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一事无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古人言,每日三省吾身。自省,是我的习惯。但是常常难以把握自省的度。浅了,流于表面,不加思考还沾沾自喜;深了,太过纠结,把自己变得一文不值而陷入悲观情绪。

我想阻止这种失衡的状态,发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放在第三者的位置思考。既做到全面又能够客观。而写作是将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的载体,同时又会将思考变成主动。

把这个写在前面,是为了让别人明确我接下来所叙述的原因并不是突然灵感迸发而急忙记录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或者代替别人思考的碎片化信息。我思之,因此沉重,为了破自己的瓶颈,解自己的惑。

所谓的人云亦云不是别人说什么,我去附和的说什么。而是别人想什么,我会下意识地顺着他的思路去想什么。而自己全然不知。

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容易将他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掉入他人的思维,顺着他人的方向,跟着他人的轨迹,去钻牛角尖陷入死胡同。

有人和我说看的书多,不一定懂的就多,因为没有从作者的思维里跳出来,没有形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容易囫囵吞枣,容易转瞬就忘。

给你一个话题你无话可说,紧张堵塞了你的脑回路,顺便封住了你的嘴。你满脑子想的是我读过什么书?见过什么话?可以引用什么名人名言?没有,因为记不起来,也就无话可说。

不知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办法和别人交流,说来说去仿佛自说自话。因为没有自己的观点,在你眼里别人说的都是对的,你无力反驳也无从质疑。于是没有思想的碰撞,只有满脸大写加粗的疑惑。

于是思维不开阔,看问题没有角度和方向,提不出自己的见解,生活也因此停滞。

因此你总是不敢去做,因为你没有思想,没有自己的东西,所以没有自信,没有气度,看起来唯唯诺诺,被别人一次又一次质疑。

想象总是美好的,因为想象不费力,所以总是沉迷于想象之中。用想象的快感去替代实际行动需要付出的漫长努力。

于是容易导致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甚至其实不曾开始。放韩剧看的津津有味时,想要去学韩语。被别人慷慨陈词的英文演讲所震撼,所以下定决心要学好口语。看到别人旅行的照片,幻想着自己站在向往的地方接受心灵的涤荡……

然而没有一项是付诸行动的,你会发现,自己总是下了软件就放任它的“生死”,你会发现,你永远无法抵挡彼岸,去看那边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没有坚持是因为没有体会到收获成果的喜悦,没有收获成果的喜悦是因为自己没有付诸行动脚踏实地。没有深切的感知过便不会起继续下去的动机,没有继续便不会有沉迷其中的踏实感。

行动与感受是相互的,都是彼此的动机和源泉。一荣皆荣,一损皆损。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咪蒙。印象最深的是说她自成一体的风格。

我们总是担心自己写的文章没有人看,总是害怕自己的文章没有人喜欢,于是要么去迎合大众的口味,要么干脆不写。而咪蒙不同,她尽情的用文字书写自己的想法,因为没有顾虑所以纯粹至极,因为纯粹所以能活出自我,在大千写作爱好者中脱颖而出。

一个强调要做自己的人其实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中。做自己,所以修身养性,以礼克己,可是偏离了平衡,期待着自己能享受所有人的喜爱。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

因为有所顾虑所以从不敢释放自己,渐渐地自食懦弱的恶果,因为他人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最后一事无成。

每一层原因都有无数个分支,每一个分支相互交错,形成了这样的我。一个总是困惑、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我。一个总是不满意自己,想要突破却始终待在原地的我。

我没有怨言,只能付诸行动,去改,去变,去弥补这么多年的遗憾,去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行动的力量令人如痴如醉,思考的能量总让我焕发光彩。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总是不快乐,因为我从未生活在当下,我看到的我总是过去的我,陈旧的我,腐朽的我。而决定我的现在甚至是未来的是当下的自己。

我不怕说自己一事无成,就怕我不知自己一事无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