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片土地孕育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汉代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郁山镇设立了涪陵县,其后历经北周的黔州费县,隋朝时于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设置了彭水县。唐朝时期,彭水成为了渝、黔、湘、鄂交汇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央对西南边陲中部广大区域实施羁縻统治的重要据点,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



唐宋时期,中原战乱,黔州却得以相对稳定发展。然而元明两代,由于"赶苗拓业"导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一度萧条。清朝时期,政府鼓励移民垦荒,恢复了经济,到了清末,彭水的商贸繁荣,物资丰富,"彭水财富,甲于酉属"。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民生困苦。1949年11月16日,彭水获得解放,人民从此获得了真正的自主权,社会安定,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彭水的历史变迁与地理优势密切相关,盐、丹资源和乌、郁江的水道便利,使其在古代即成为重要的地区。从秦朝统一后置黔中郡,到汉代的涪陵县,再到蜀汉、晋代、南北朝的多次更迭,直至隋唐时期设彭水县,其行政归属多次调整。元明清时期,彭水经历了行省制、路府州县的划分,直到民国时期归属多个行政区划,最终在1983年改建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成为重庆直辖市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中,彭水不断适应变迁,发展至今。



扩展资料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省,南连贵州省。全县辖10镇29乡,共274个村、26个居委,1785个村民小组、184个居民小组。2001年底,全县有17.55万户、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0万人,县城居民4.95万人;社会从业人口3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2.9万人,第二产业2.1万人,第三产业4万人。境内居住着苗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仡佬族、侗族、藏族、彝族、哈尼族、壮族、满族11个少数民族,2001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万余人,土家族9万余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