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1-09
简单点说是因为屈原投江,大家也知道屈原是大英雄,人们怕屈原投江后肉体会被鱼吃掉,所以人们就将发明了粽子,将它投入江中让鱼吃,希望鱼吃饱了不会去嘱屈原的肉体,随之每年屈原投江那一天,人们就会包粽子往江里投,端午节了就有了!
第2个回答  2006-05-28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第3个回答  2019-06-29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正是疫病流行的季节,人们称之为“恶月”。《礼记•缉怠光干叱妨癸施含渐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东北等许多地方的端午习俗,都还保留着到野外采摘艾蒿挂在门旁和儿童的臂上系五彩线的习俗,都有消疫祛病的成分。
应该是吧
第4个回答  2020-03-01
第5个回答  2020-03-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