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伯的轶事典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颜师伯与宋孝武帝
颜师伯是南北朝时期宋孝武帝的宠臣。宋孝武帝刘骏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在历史上以荒淫贪婪而出名。关于颜师伯的事迹,史书记载不多,但光是看他和宋孝武帝的那层亲密关系,就不难知道其人是个什么货色了。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九卷载: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公元460年),孝武帝征调青州、冀州二州刺史颜师伯担任侍中。颜师伯因为善于阿谀奉承,成为最受孝武帝信任的大臣。有了孝武帝这个大靠山,颜师伯大肆收受贿赂,家产积累到了千金之多。有一天,孝武帝和颜师伯一起下樗蒲棋赌博,孝武帝掷下骰子,五个全是“雉”,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不料,轮到颜师伯掷骰子时,他竟然掷出了五个“卢”,赢了孝武帝。就在孝武帝又惊又气之际,却见颜师伯突然把骰子一收,说:“差点儿全是‘卢’了。”硬是让孝武帝“反败为胜”,开心不已。这天,颜师伯一次就输了一百万钱给孝武帝。
颜师伯可真会做人(说具体点是会做官),事情做得如此滴水不漏,宋孝武帝这样的领导,不喜欢他、不找他赌博才怪呢。孝武帝当然赢得高兴,他只看到了大把大把的“孔方兄”从颜师伯手上跑过来,得意之余,也就忘记了自己是谁、对家是谁,更搞不明白对家为什么要主动、自觉地输给自己。
颜师伯在赌桌上输了,宋孝武帝在赌桌上赢了。表面上看,双方胜负分明。事实果真如此吗?
颜师伯凭什么要白白地向宋孝武帝送钱?道理太简单了:宋孝武帝有权,只要分享了他的权,输多少钱也可以弄回来。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投资,回报率之高,比做什么生意都更有价值!真正可笑的是宋孝武帝,为了赌桌上那点蝇头小利,利令智昏,忘了国家利益(在那时来说,其实就是“刘家利益”,也就是刘骏自己的利益),把老颜当成傻瓜看,以为这家伙不是老眼昏花就是脑子进了水数不清数,却不知自己成了老颜心目中的“二百五”。
故意输小钱换大利的故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代生活中都是数不胜数的。以历史名人为例,宋文帝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被孔熙先拉上“谋反”的贼船,也是从掉入孔熙先的赌局开始的;隋朝末年,李世民为了让裴寂说服李渊起事,先与裴寂成为赌友,输了几百万私房钱给他……这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都爱使用这个招数,因为他们准确地抓住了赌徒的心理特征,所以,千百年来,这一招在某类人身上竟然是屡试不爽,效果好得很!
我国法律虽然禁止赌博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赌博现象并未在生活中消失,而且,仍有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沉湎于赌桌。某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因此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颜师伯与宋孝武帝的故事在不断地“克隆”着。作为旁观者,我们道破了这层利害关系,说破了谁才是真正的输家。可是如果那些“局中人”仍执迷不悟,那么,旁观者惟有一声叹息了。
读颜师伯樗蒲说“送”
《资治通鉴.宋纪十一》载:颜师伯因善于谄媚奉迎而深得皇上的赏识与亲昵,这种亲密超过了所有其他大臣。他有什么法宝呢?主要就是敢“送”、肯“送”。原文说:“上尝与之樗蒲,上掷得雉,自谓必胜;师伯次掷,得卢。上失色,师伯遽敛子曰:‘几作卢!’是日,师伯一输百万。”
樗蒲是古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掷骰子决胜负,叫掷采。采有十种,卢、雉、犊、白为贵采,其余的是杂采,所以皇上一掷,掷出第二位的“雉”便以为是稳操胜券了。谁料事有凑巧,颜师伯掷出个更厉害的“卢”,堂堂天子吓得脸色都变了。所幸颜师伯最会揣摩圣意,手疾眼快地收起骰子,故作惊讶地说了一句:“差一点就是卢!”一个烟幕,把输不起的皇上救出危局,保住了皇帝老儿自欺欺人的虚荣面皮。
借着赌桌,以输钱名义行贿赂收买之实,这种把戏一直上演到今日。人人都清楚,这种并不高明的手段和其他“送”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取”。颜师伯之所以如此大方地“送”,原因就在于他在皇帝的恩宠下有不可胜数的“进账”。
颜师伯故意大输特输,一日之内,白“送”给皇帝上百万钱,但他绝对不是只做赔本买卖的“二五眼”。他“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大“送”特“送”是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与宠爱,自己能更好地敛财聚货,获得更大的收益。
有“送”才有“收”,有“收”才有“送”。没有“送”,“收”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收”,“送”便是一厢情愿,难以成行。只有心有灵犀的“笑纳”或“默许”,“送”才能起到作用,达到目的。
在“送”与“收”中,往往是“收”起着关键作用,占着主动地位。但有“送”就有“收”,有“受”还有“授”。《说文》中说:“收者,捕也。”不光是收者捕住了送者,收者也往往被送者所捕获:收人钱财,授人以柄,刀把与辫子攥到了别人手里,不办也得办,不行也得行,主动也就变成了被动——或许一次“收受”便会被人利用一生。报载,某官员收了别人一笔钱,后来送钱者反目,讹了官员双倍的钱不说,还屡屡以告发相要挟,多次要钱,官员不敢声张,只好忍气吞声。怎奈那人没完没了,万般无奈之下,官员报了警。双双入狱自不必讲,授人以柄的那个憋气、窝火、懊悔不及,恐怕这一辈子再也不想去收别人的钱。
送送收收,收收送送,在这难见天日的交易中,不知有多少卑鄙龌龊的勾当。一个朝代,若“送”者寡“收”者寡(全部绝迹当然不可能),便吏治清明,民风淳朴;一个国家,若“送”者众“收”者众,便贪墨成风,污浊不堪。如何建立起长效机制,让送者不白送——破财还要遭谴责、受惩罚;让收者不白收——怎么吃进就怎么吐出,还要吃官司蹲大狱,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