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岛镇的旅游资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花斑彩石
俚岛镇标志性景点“花斑彩石”。花斑彩石是一座长方形的海蚀柱,长约35米,宽约9米,高约20米。由于它体积巨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花纹多变,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大东胜景,清朝道光年间被列为“荣成八大景”之一,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不慎掉入海中的一块五彩神石。
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0年,第一次来荣成成山头拜日,当来到成山头南部沿海时,听地方官员说,附近海中有一块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五彩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秦始皇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由于他心情激动,连连下拜,竟忘了计下拜次数,等礼仪官员扶住时,不觉已拜石15次,后来秦政权就延续了15年,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所灭。后人说,如果当时秦始皇再多拜几次,可能秦汉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花斑彩石自古以来就以它精美的造型,奇特的纹理、色彩,赢得广泛赞赏。其色彩主要由黄、白、褐三色自然协调地组合在一起,细细观赏这些美丽的花纹,如铸如削,如描如绣,或曲或直,或纵或横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图案,有的像缥缈欲飞的彩云,有的像荡漾翻滚的波浪,有的像展翅翱翔的飞鸟……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花斑彩石质地细而不粗,柔而不刚,秀而不腻,纹理很清晰、鲜丽,越远看越漂亮,神韵夺人,越近观越粗犷,有一种粗中有细的质感,使人觉得是石头又不似石头,所以对花斑彩石要远近兼赏,远赏其神韵美,近观其粗犷美。
花斑彩石的造型也很奇特,从东西两面看,它象根婷婷玉立的石柱;从南北两面看,它又像一艘出水的船只,被海浪敲打后变得千姿百态;从栈桥山看,它更像一只仙人遗落此地的花纹秀美的巨大靴子。根据民间女娲补天的传说,当地人称它叫“女娲靴”。
在彩石表面那些瑰丽的图案中,也演绎了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有白里间褐、状如乳头的凸起岩石,当地渔民称为“海姑乳”,正是海神娘娘用自己的乳汁滋养了大海中的生灵,有玲珑剔透的“浴盆”,渔民俗称为“洗澡盆”,传说是龙王妃子洗澡的地方。还有龙王那特大舒适的“太师椅”,坐上去可呼风唤雨;还有三仙姑的“梳妆台”及“嫦娥奔月”等等一些惟妙惟肖的图案、造型。可称得上一部优秀丰富的海文化传说集了。古人有诗赞曰:
灵孕千年浮水面,纹成五色漾波间。
玻璃屏启惊述目,锦绣花堆喜破颜。
现代著名书法家壬同光浏览花斑彩石后,也挥笔题诗道:
玛瑙琥珀堆成,天章云锦织出。
鬼斧神工难就,世人惊叹绝睹。
花斑彩石在地质学上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标致的、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据地质科学家测定,它属于寒武纪火山喷发的基性火山岩----凝灰岩,至今已有五亿多年了。这种带有美丽花纹的凝灰岩观赏体,在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其珍贵的地质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海草房
俚岛镇标志性民居建筑――海草房。海草房又名海苔房,因其以胶东沿海所产的海草为主要材料苫盖屋顶而得名。海草中因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防漏吸潮,冬暖夏凉,持久耐腐,百年不坏,堪称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生态民居。威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有2700年,威海的民居及其建筑历史年代更为久远。逐海而居的先民,早就懂得就地取材,借海边海草丰茂之便,为我所用,筑屋而居。有老人说:“威海自有人居住,就有海草房。”
这些脊顶高耸的海草房建筑,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奇妙之处。俚岛地处沿海,四季海风劲吹,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防止海风吹袭、积雪重压和雨水渗漏是海草房必须经受的严峻考验。而令人惊讶的是,一栋海草房顶,覆盖的海草往往重达五六千斤甚至上万斤,不用任何粘合、捆绑材料固定,而可耐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俚岛镇现存海草房约有5000户、2万多间,全镇87个自然村均有分布,沿海的大庄许家、陈冯庄、瓦屋石、烟墩角等村庄较多,建筑年代最早在1806年,有200年历史,但存量较少,大部分为1900年到1970年建造,有30~100年的历史。1980年以后由于海草资源枯竭,海草房建设数量极少,海草也一般做为修缮房屋使用。房屋结构石、砖石比例相当,但沿海村庄石结构住房占大部分,个别村庄基本全为石结构房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