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远大馆的建筑领域奇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一天建造一个场馆?听着不可思议,但上海世博会远大馆正在世博园区内实现这一奇迹。2010年3月6日上午7时,第一根组件在远大馆的预留空地上开始安装;预计到今晚10时左右,一座带墙体、窗户的企业馆将现身浦西世博园区,凸现低碳、节能的建筑理念。
记者清早来到远大馆施工现场,只见一辆辆集装箱卡车满载各种钢结构组件等候在工地附近,3辆吊车轮番作业,直接从卡车上吊起一块块钢结构组件安装。正在指挥车辆进出的远大空调公司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远大馆建筑材料装满了30辆集装箱卡车,他们前天晚上5时左右从湖南长沙出发,今天凌晨6时赶到工地,随后就准备开始安装了。
除了地下基桩外,整个远大馆将在一天内完成包括结构、墙面、窗户等组件的安装。如此闪电般安装的建筑质量如何?远大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建筑可抗9级地震;墙体采用保温材料,冬暖夏凉;新风经静电除尘后引入室内,比室外空气洁净数十倍。不仅如此,正在指挥作业的远大馆工程总指挥傅立新告诉记者,由于100%实现工厂化制造,建筑垃圾只有传统施工所产生垃圾的1%;此外,该建筑的耗能也只相当于传统建筑的20%,生动体现了上海世博会“低碳、节能”的理念。 远大集团副总裁陆虎
远大世博项目秘书长唐瑛
远大空调副总裁+低碳建筑公司总经理傅立新介绍:
远大馆 位于浦西,3200平米2个展区:
前区 =L型展馆,部分公开,部分VIP专设,左边6层楼,右边2层。
后区 =主展区,类似金字塔,观众参与互动,更深层次的 感受新鲜空气,
也可在远大的营造下,嗅出大自然的味道。 低碳环保--100%的工厂制造、1%的建筑垃圾排放量;
通过国家抗震9度测试,达到全球最高等级。
较其他同类建筑 节省6倍原材料、5倍能源。
外墙厚保温处理、三玻塑框窗、窗外遮阳板、新型热回收风机。
地震体验
因为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远大馆的抗震技术在世博开幕后的一个多月里备受瞩目。而意在警示灾难、以志国哀方面,更是因其高仿真和冲击力极强的受难母子场景,令参观者唏嘘不已,这是早在世博开幕前数月,张跃联系远在成都的好友樊建川,从其建川博物馆中搬出的“5·12”地震废墟实物搭建的。
但地震实景的功效不仅仅志哀。而在于更加实用性的功能。“科技抗震”,是远大馆的雄心之一,这也是它闻名世博园区的原因之一。
在远大馆的“地震体验屋”,参观者可在其间亲身体验对汶川地震、青海玉树的逼真模拟,深切感受高强度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以及这座展馆的巨大抗震能力。事实上,早在远大馆建造前半年,远大发明的这种可持续建筑就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进行了测试,在一天之内扛住了40次模拟地震,且通过了烈度高达9度的地震测试。地震专家表示,该馆目前已是世界上最牢固、最具抗震性的房屋。
据资料介绍,远大馆之所以能抗击高烈度的地震,源于该建筑具有远大独创的三大抗震法宝,即“斜撑、轻量和工厂化”。该馆无普通砖瓦,其天花板与上层楼地板合而为一,均是长11.9米、宽3.9米、厚0.35米的统一规格,在工厂流水线完成预制。也正因为如此,全部材料进入世博园后,不仅创造了一天之内建设完成的奇迹,并融汇了“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1%建筑垃圾、100%工厂制造”的特色,成为一座拥有强大科技依托的可持续建筑。
健康至上
如果说建筑和防震,属于一座建筑之所以能够称其为合格民居的硬件前提,那么,入住之后,人们在建筑中所呼吸的空气、经历的四季,以及感受到的生活态度,则是一座房屋的灵魂。
事实上,无论是在空气质量还是保温技术上,远大馆都以无处不在的细节告知参观者——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将技术真正融入每一块建筑材料并致力于服务人类。
做空调出身的远大集团在空气净化方面拥有绝对的发言权,一组数据便可以说明问题:在远大场馆内,每升空气中的粉尘可以被净化到1000个左右,而室外空气中的粉尘数则多达20万个~30万个。
事实上,与之前人们固有印象中远大只做空调的逻辑相比,新的远大低碳集团可谓野心勃勃,它们努力要做的,是将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态度,赋予科技的力量,贯穿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在某些方面,远大付出的,可能是超常的代价。
例如,为了向社会推广低碳饮食,远大馆用四层楼建了一个有机餐厅。为了能在上海周边寻找到有机食品,远大采购员不知道跑了多少路。“为了生活的健康,这些都值得。”而墙体采用保温材料,冬暖夏凉,能耗仅是传统建筑的20%,采用带有静电除尘器的新风机,能过滤进入馆内的99.9%的尘埃和细菌……这是远大馆用自己的理念打造的朴素而舒适的生活,同时也是低碳环保的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