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街道的地理环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太平镇区地处北纬31°22′—31°27′,东经120°39′—120°43′。位于苏州吴县市东北部阳澄湖畔,东临阳澄湖西湖,与阳澄湖镇隔湖相望;南与陆慕镇相接,西与渭塘、蠡口两镇毗邻,北靠盛泽荡,与湘城镇相依。全镇南北最大距离11.06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公里。镇域面积46.13平方公里。镇域地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境内地势低平,河港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盛产稻、麦、油菜和鱼、虾、蟹,素称“鱼米之乡”。
一、地质
古生代泥盆纪前,境内为浅海。泥盆纪时,因地壳上升而成为陆地。石灰纪早期,海陆更替。石灰纪中、晚期至二叠纪早期,又成浅海。中生代三叠纪晚期,海水东退,境内再次成陆地,属侏罗纪上统区域。历经地壳活动,现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质构造属苏锡断裂带和湖苏断裂带。苏锡断裂带北东侧为沉降区,有巨厚的中、新生代火山岩和红层,在地质史上,沿断裂带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强烈。湖苏断裂带展布于吴县市境内东南部,由浙江湖州东侧沿北东30°—40°方向经苏州、阳澄湖入黄海。沿断裂带侏罗纪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境内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地下岩体受挤压、引张、剪扭,破碎甚烈。在地下矿井,平均15米即可见一断层,小者更多。由于断层错综叠加,岩体整体性受破坏,刚性强度大大降低,地质板块间接点很多,受力点不易集中,故境内地质构造不易积累巨大能量,地震都为中小型。旧志记载的有感地震,震级为3—5级,较多是外地波及的地震。
二、地貌
太平镇域的地貌系长江三角洲冲积低洼圩田平原。境内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低平,略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地面平均海拔3米(黄海标高)。中西部是低洼圩田,海拔一般在3米以下;东部阳澄湖沿岸海拔近5米,从北至南有四图咀、里河潭咀、蚬山咀呈咀形突入阳澄湖中,其湖岸线长达143.8公里。平原上水网密布,河荡泾溇众多,自西南向东北汇入阳澄湖。地面高度在正常水位上下,在圩田洼地地下水位常年接近地表。土壤以湖泊——沼泽相沉积粘性黄泥土为主,自上而下,依次为耕植土—粘土—亚粘土—轻粘土—砂—亚粘土,挖深0.8米—1.5米处,地基承载力为每平方米10—14吨。 太平镇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加上阳澄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
(一)四季特征
境内一年四季,冬夏长,春秋短,昼夜气温差异较大。一般是3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春季,冷暖多变,阴雨连绵;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炎热多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秋高气爽;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季节,气温回升,但不稳定,时寒时暖,天气多变,多雨,是雨日最多的季节。早期常有低温晚霜出现,偶有春雷。3月,气温逐渐上升,但时有冷空气侵袭,月平均气温8.8℃,月雨量76.5毫米;4月气温明显上升,月均气温14.5℃,月雨量75.2毫米;5月至6月上旬气温上升幅度越来越大,雨水增多,并偶有暴雨或大暴雨,月均气温19.4℃,月雨量111毫米。夏季,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入梅雨期,为初夏,天气闷热潮湿,连日阴雨,雨量集中,日照少,常有大雨或暴雨。梅雨期月均气温23.7℃,月雨量160毫米。梅雨后进入盛夏,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除地方性雷雨和台风阵雨外,多连续晴天和酷暑天气,日照强烈,蒸发旺盛。7、8月是全年最热的月份,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38.8℃(1978年7月7日),月雨量133.9毫米;8月月均气温达27.9℃,极端最高气温达39.5℃(1926年8月10日),月雨量125.8毫米。个别年份也曾出现“凉夏”。秋季,9月份夏秋之间是台风影响的盛期,台风带来大雨或暴雨,时有炎热天气出现,俗称“秋老虎”。进入秋季后,冷空气活动趋于活跃,暖空气势力减弱,降温迅速,常是“一场秋雨一阵寒”。9月下旬,常有一段一星期的连续阴雨,俗称“秋黄梅”。9月月均气温23.3℃,月雨量118.4毫米。10月秋高气爽,光照充足,雨水少,月均气温17.6℃,月雨量约55毫米。10月至11月间常有一次气温回升过程,俗称“小阳春”。11月月均气温11.7℃,月雨量46.3毫米,常有秋旱发生。冬季,天气表现为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平均每年有2—3次寒潮过程,气温迅速下降,寒冷少雨,时有冰冻。12月平均气温5.5℃,月雨量40.4毫米。1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冷气温-14℃(1915年1月13日),月雨量58.5毫米,为全年最冷的月份,以该月的“三九”、“四九”为最寒冷。2月气候开始回升,天气阴冷,雨雪较多,月平均气温4.3℃,月雨量55.2毫米。
(二)气象要素
气温 太平镇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5.6℃,第一季度平均气温为5.3℃,第二季度平均气温为19.2℃,第三季度平均气温为26.4℃,第四季度平均气温为11.6℃。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9℃,该月中旬为最冷旬;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1℃,该月下旬为最热旬。据记载,极端最冷气温平均为-6.6℃—-5.6℃,极端最冷气温为-9.8℃(1958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36.5℃—36.8℃,极端最高气温为38.8℃(1978年)。降水 太平镇境内平均年降水量为1063.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为125天,最大年降水量为1611.7毫米(1962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74.4毫米(1934年)。汛期(6—9月),平均降水量为528.7毫米,最大为1118.0毫米(1962年),最小为205.7毫米(1967年)。年际及汛期降水量的极不均衡,易造成洪涝和干旱交替的局面。最大日降水量达291.8毫米(1960年8月4日)。每年4—5月的春雨,6—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是全年三个较明显的雨季。
日照 境内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100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为45%—49%。夏季日照时数最多,为658—726小时,占全年的32.8%—33.4%,日照百分率是52%—58%。冬季最少,仅404—435小时,占全年的19.9%—20.1%,日照百分率为43%—46%。日照时数最多的是8月,为225—27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2%—68%;最少的是2月,仅126—132小时;日照百分率以5月最低,仅37%—41%。湿度 镇域受阳澄湖水体与紧邻海洋影响,年中各月空气相对湿度平均为80%。其中5—9月≥80%;6、9两月在85%左右,为最高;1、10、11三个月最低,为72%—73%。无霜期 境内年平均无霜期为235天(3月26日—11月15日)。80%保证率的无霜期为221天(4月2日—11月10日)。最早初霜日是1958年10月27日,最迟是1980年12月4日;最早终霜日是1977年2月22日,最迟终霜日是1961年4月16日。最长无霜期达279天,最短为200—220天。风 境内季风更替明显。秋、冬季及初春多北风或西北风,晚春及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4.7米/秒(1963年9月12日);瞬间最大风速达27.2米/秒(1973年8月2日)。超过17米/秒(八级风)的大风天数,年平均为11.9天,最多为21天(1972年),最少为3天(1978年)。夏、秋季为台风多发季节,并偶有龙卷风发生。雪 境内年均下雪1—3次,年均积雪6天左右,冬季后期多阴冷雨雪天气。12月早雪较少;1月气候寒冷干燥,雨雪偏少,常见冰冻;2月气温开始回升,天气阴冷,雨雪较多。最早雪日为1965年12月16日,最迟雪日为1957年3月14日。最大积雪厚度为18厘米(1984年1月17日—19日)。雷暴 境内年均雷暴41.9天,最多达68天(1963年),最少为21天(1978年)。98%的雷暴集中在3—9月,其中7—8月占全年次数的52%。常年3月11日左右雷始鸣,终雷日期一般在10月2日左右。雾 太平镇年均雾日20天左右,最多47天(1980年),最少8天(1956年)。一年中,12月月均雾日3.2天,为最多;8月0.2天,为最少。气压 全镇年均气压为1014.3百帕。一年中,冬季最大,夏季最小,1、12月为全年最大,达1024.1毫巴;7月最小,为1001.9百帕。 水生类有水藻、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水鞭草、绿萍、菖蒲、芦苇、野茭白、野菱、丁葡菖、鸭舌草、水源筋草、山立项草、稗草、水竹叶、野芹菜、野荸荠、水蓼等。
陆生类有野苋菜、野荠菜、马兰头、野金花草、狗尾巴草、臭花娘子草、野葱、野大蒜、旱蓼、蟋蟀草、猪泱泱草、蒲公花、石灰草、地丁草、野菊花、野萝卜、车前、马攀茎草、猪人参、醡浆草、马齿苋、野芥菜、小蓟、小叶米栖草、筋骨草、蛇莓、金钱草、野茴香、野曲。 民国时期,太平地区有中医诊所15所,其中太平桥12所,沈桥3所;中医医师16名,其中中医内科7人(太平桥6人,沈桥1人),外科3人(太平桥2人,沈桥1人),妇科3人(太平桥1人,沈桥2人),针灸3人, 解放前,太平和沈桥各有2家西医诊所,共有医师5人,太平镇曾有2所私立医院。
1995年后,太平镇卫生院部分医卫人员撰写医案论文,其中有6篇发表在苏州市级以上的医学杂志上。1995年,张南生在《苏州医学》和《苏州医学院学报》上发表2篇医案论文,题目为《糖尿病肾病中西医调治》和《崩漏现代治则》。1996年,沈清在《吴中医学》上发表1篇医案论文,题目为《光量子血在临床中的应用》。1997年,张南生在《南京中医》上发表2篇医案论文,题目为《止嗽散治外感咳嗽》和《加气汤救治重症麻痹性肠梗阻》;2000年,在《中国中青年中医文萃》上发表1篇医案论文,题目为《仲景医学研究——对药的临床应用》。 1971年公社成立太平电影放映队,设备有1台8.75毫米放映机和1艘4吨水泥挂机船。时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2名放映员。1981年,电影放映队有16毫米的放映机2台,放映员3名。是年起,电影放映队农村巡回年放映时间250多天,约600多场,观众约30多万人次。因电视的普及和影剧院放映电影,电影放映队农村巡回放映至1985年底停映。
1982年2月,政府投资38万元,在太平大街东段建造太平影剧院。影剧院占地面积29.2亩,建筑面积3062平方米,有座位1007座。1984年10月正式放映电影,也组织一些戏剧演出。是时,太平乡电影放映有农村电影放映队巡回包场放映和影剧院放映两种。1984年起,年放映时间300多天,约450多场,观众约15万人次。1990年后,因电视普及而卖座率逐年下降。至2000年,影剧院每逢暑期都要组织学生电影专场,还邀请歌舞剧团、戏曲剧团演出,著名锡剧。
自1993年以来,有32件书法作品先后参加国际及国内各类书画大展、大赛,其中有21件书法条幅、横幅、中堂获奖,有12件书法作品入编各类作品集,有3件书法作品被有关收藏单位收藏。1996年创作的书法条幅获得中国文联二级认定证书。1999年9月创作的书法条幅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赛特别金奖,作者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授于“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和沪剧表演艺术家王彬彬、杨飞飞、王盘生等都在影剧院演唱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