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6-19
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一、科学之旅:
1、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一、科学之旅:
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声、光、热、电、力。
2、物理学的性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3、初识探究:伽俐略对摆动的探究。(探究过程、探究结论)
二、运动的描述:
1、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与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所不同。生活中一般是默认地面做参照物。
三、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时间单位;意义、定义的区别)
3、公式:(1)公式和变形公式 (2)应用题解题要求和方法
4、单位:m/s 和km/h 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5、运动的分类:匀速和变速 直线和曲线
6、测量:
(1)长度测量:工具、单位、方法
(2)时间测量:单位、工具
(3)误差:误差的定义、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速度的测量:实践性实验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表格设计、数据分析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三环节: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二、乐音三特征: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四、声音二利用:
1、传递信息:会举例
2、传递能量:会举例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三条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会做光路图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三)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5、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释:碗底变浅,筷子变弯,从水中看陆上,从陆上看水中,海市蜃楼,早见太阳。
二、光的应用:
(一)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颜色之谜:
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 青
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体是因为吸收了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1、色散和光谱:
2、红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红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2)作用:三条。
3、紫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线。(2)作用:三条(3)危害。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认识透镜
名称 名词 构造 对光线的作用 应用
凸透镜 主光轴 光心焦点 焦距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作用 远视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作用 近视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2f 判断焦距
2f>u>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无 得平行光
U<f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无 放大镜
补充规律:
1、当物体向焦点靠近时,其实像或虚像是变大的。
2、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光屏就要远离透镜。
3、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像的倒正取决于像与物的关系。
三、凸透镜的应用:
(一)眼睛和眼镜
1、物体――角膜和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倒立缩小的实像)
2、睫状体――晶状体的厚度――改变焦距――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3、远视和近视
分类 症状 原因 表现 矫正
近视眼 看清近处,看不清远处 晶状体太厚,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
远视眼 看清远处,看不清近处 晶状体太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
1、 显微镜:物体――放大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2、 望远镜:物体――缩小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四、光现象小结
现象 规律 应用
直线传播 影子形成日食、月食 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反射镜:平面镜球面镜
光的折射 筷子变弯碗底变浅 1、前提 2、三线共面3、两线分居 4、两角关系5、角的变化 6、垂直入射 折射镜:凸透镜凹透镜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一、 列表对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进行归类记忆:
二、其他几个重要知识点:
1、天平的使用:
(1)观察:秤量和感量(A、秤量:砝码盒中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的最大示数。B、感量:标尺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所表示的质量)。
(2)调节:将天平放在水平台;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左沉右调,右沉左调),使天平横梁平衡(天平平衡的标志:A、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在分度盘中线两侧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使用: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4)读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标尺示数以游码左端所对刻线为准)。
(5)注意:A、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测量。
B、用镊子夹取砝码。
C、认准秤量和感量。
D、左物右码。(如果误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可用砝码质量减游码所对刻度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E、调节平衡的天平移动位置后使用,仍要调节横梁平衡,不能直接使用。
F、在衡量过程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G、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不能互换。
2、几个常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如无特殊说明可当作常数来运用。其他的几个重要密度最好也记下来,如铜、铁、铝,水银、酒精、煤油等。
3、密度的计算:ρ=m/v,m=ρv,v=m/ρ。
4、密度的测量:(1)测量液体密度的标准方法。(2)测量过程中要本着尽量减小误差的原则进行。
5、密度与社会生活:
(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如空气受热膨胀可形成风。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以4℃为界,无论升温还是降温均膨胀,体积增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但是有些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所以其鉴别存在局限性;在新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材料的密度仍然是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质量 密度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单位 主单位kg,还有t ,g ,mg。要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主单位:kg/m3,实验室里还常用g/c m3
性质 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测量 实验室里有天平进行测量。各种秤也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间接地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研究对象:声、光、热、电、力。
2、物理学的性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3、初识探究:伽俐略对摆动的探究。(探究过程、探究结论)
二、运动的描述:
1、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与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所不同。生活中一般是默认地面做参照物。
三、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时间单位;意义、定义的区别)
3、公式:(1)公式和变形公式 (2)应用题解题要求和方法
4、单位:m/s 和km/h 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5、运动的分类:匀速和变速 直线和曲线
6、测量:
(1)长度测量:工具、单位、方法
(2)时间测量:单位、工具
(3)误差:误差的定义、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速度的测量:实践性实验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表格设计、数据分析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三环节: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二、乐音三特征: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四、声音二利用:
1、传递信息:会举例
2、传递能量:会举例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三条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会做光路图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三)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5、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释:碗底变浅,筷子变弯,从水中看陆上,从陆上看水中,海市蜃楼,早见太阳。
二、光的应用:
(一)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颜色之谜:
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 青
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体是因为吸收了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1、色散和光谱:
2、红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红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2)作用:三条。
3、紫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线。(2)作用:三条(3)危害。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认识透镜
名称 名词 构造 对光线的作用 应用
凸透镜 主光轴 光心焦点 焦距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作用 远视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作用 近视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2f 判断焦距
2f>u>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无 得平行光
U<f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无 放大镜
补充规律:
1、当物体向焦点靠近时,其实像或虚像是变大的。
2、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光屏就要远离透镜。
3、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像的倒正取决于像与物的关系。
三、凸透镜的应用:
(一)眼睛和眼镜
1、物体――角膜和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倒立缩小的实像)
2、睫状体――晶状体的厚度――改变焦距――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3、远视和近视
分类 症状 原因 表现 矫正
近视眼 看清近处,看不清远处 晶状体太厚,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
远视眼 看清远处,看不清近处 晶状体太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
1、 显微镜:物体――放大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2、 望远镜:物体――缩小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四、光现象小结
现象 规律 应用
直线传播 影子形成日食、月食 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反射镜:平面镜球面镜
光的折射 筷子变弯碗底变浅 1、前提 2、三线共面3、两线分居 4、两角关系5、角的变化 6、垂直入射 折射镜:凸透镜凹透镜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一、 列表对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进行归类记忆:
二、其他几个重要知识点:
1、天平的使用:
(1)观察:秤量和感量(A、秤量:砝码盒中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的最大示数。B、感量:标尺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所表示的质量)。
(2)调节:将天平放在水平台;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左沉右调,右沉左调),使天平横梁平衡(天平平衡的标志:A、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在分度盘中线两侧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使用: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4)读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标尺示数以游码左端所对刻线为准)。
(5)注意:A、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测量。
B、用镊子夹取砝码。
C、认准秤量和感量。
D、左物右码。(如果误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可用砝码质量减游码所对刻度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E、调节平衡的天平移动位置后使用,仍要调节横梁平衡,不能直接使用。
F、在衡量过程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G、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不能互换。
2、几个常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如无特殊说明可当作常数来运用。其他的几个重要密度最好也记下来,如铜、铁、铝,水银、酒精、煤油等。
3、密度的计算:ρ=m/v,m=ρv,v=m/ρ。
4、密度的测量:(1)测量液体密度的标准方法。(2)测量过程中要本着尽量减小误差的原则进行。
5、密度与社会生活:
(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如空气受热膨胀可形成风。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以4℃为界,无论升温还是降温均膨胀,体积增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但是有些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所以其鉴别存在局限性;在新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材料的密度仍然是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质量 密度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单位 主单位kg,还有t ,g ,mg。要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主单位:kg/m3,实验室里还常用g/c m3
性质 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测量 实验室里有天平进行测量。各种秤也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间接地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2个回答  2014-05-01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七章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 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方向和 作用点 。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 点 和 力的方向 。 3、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提力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 。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 重心 ,施力物体是 地球 ,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历史 是 竖直向下 ,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 悬挂法 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表示 重力 ,单位是 N ,m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9.8N 。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 接触面 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 重心 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 的大小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小于 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第八章 力与运动
1、一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 几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相 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 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分力。已知 分力 求 合力 叫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如果F1、F2 方向相同,则F合 = F1+F 2,方向与F1、F2 的方向相同;如果F1、F2 方向相反,则F合 = |F1-F2 |,方向与F1、F2 中较大力的方向 相同,注意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总保持 原来的运动 状态,原来 运动 的则会做 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 静止 的仍保持 静止。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任何物体在任何 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为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 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 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为零,此时,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或 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 改变 ,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第九章 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 小 和受力面积大 小 有关,压力 越大 ,受力面积 越 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 显。物体 单位面积 上受到压力叫 压强 ,计算公式 :S FP =,其中P 代表 压 强,F代表压 力,S表示 接触的受力面 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 ),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1 Pa=1 N/ m 2。增大压 力或减小受力面 积,都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 力或增大受力面 积,都可以减小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深 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 等;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 大;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 度,密度越大压强越 大。液体压强公式:P=ρ gh,其中P表示 压 强,单位是P a,ρ表示 液体的密 度,单位是kg/m 3, h表示 液体的深 度,单位是 m 。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固体的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 的关系:① 上 大下小容器F<G 液 ②上下大小相同容器F=G 液 ③上小下 大 容器F>G 液 。 3、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 连通 器,连通器 原理是: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 平,茶 壶、船 闸、锅炉水位计 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 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 递。汽车液压千斤 顶、汽车液压 刹车系 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 强,简称大气压,它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有流 动 性。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 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 验,1个标准大气压= 7 60mm水银柱= 1 0.3m水柱 = 1.01×105 P a 。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 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 低,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 锅。喝 水、活塞式抽水 机、医生用针筒抽药 水都利用了大气压。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1、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 ,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2、流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 竖直向上的力 叫 浮力,其方向是 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上表面产 生的压力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 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①称量法:F浮=G-F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平衡法:F浮=G物=G排=ρ液 gV排;④公式法( 根据: 阿基米德原理) F浮= G排=ρ液 gV排,此法也适用于气体,F浮= G排=ρ 气 gV 排。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沉浮条件:①当F浮>G物 时,物体上浮;②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F浮<G物 时,物体下沉。实心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液体密度的关系:①当ρ物 <ρ液 时,物体上浮;② 当ρ 物 =ρ液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ρ 物 >ρ液 时,物体下沉。沉浮 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轮船、潜水艇、热气球。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1、如果 物体受力 且 沿受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②物 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功的计算公式: W=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N,距离的单位是 m,功的单位是N· m ,它也叫焦耳,简称焦,其符号 J ,1 J = 1 N· m 。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① 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 ②物体虽然移动了距离, 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移动了距离,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但力的方向与距离互相垂直。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 它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S FP =,在国际单位 制中,功率的单位中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W=1J/s,1kW=103W。 2、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О 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 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 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 表示。如果动力与阻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这也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 F2×l2Û杠杆平衡。 类 型 特点 应用 省 力杠杆 l1>l2 ,F1<F2,省力费距 离 铡刀、瓶盖起子、钢丝钳 等 臂杠杆 l1=l2 ,F1=F2,不省力也 不费距离 天平 费力杠杆 l1<l2 ,F1>F2,费力省距 离 钓竿、镊子、筷子、理发剪 3、滑轮可以分为 定滑轮 和 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等臂杠杆,其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也不省功,但可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其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也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的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判别方法:奇动偶定,即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动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奇数,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定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偶数;绳子段数为几段,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的应用:①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FR=Gr;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改变用力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速度;②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即。GLhF。
5、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W总=W有用 + W额 =Fs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100%´总有用WWh 。一般情况下η<1,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理想机械)则η=1。
6、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①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 , 拉力F移动的距离s ②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实验时必须匀速竖直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 ④拉力F移动的距离s等于绳子段数n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的积,即s = nh 。
第十二章 机械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高度决定: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2、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相似回答